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院是为人类提供医疗服务的,十分重要的公共建筑。深圳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四大“一线城市”之一,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及常住人口平均年龄的提高,深圳市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越发严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深圳市开始兴建“超大型综合医院”。“超大型综合医院”能快速缓解医疗资源的不足,然而若设计不尽合理,“超大型综合医院”将对周边城市环境造成消极影响,其自身的诊疗效率也会大打折扣。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本文首先对深圳市2003年之后设计与兴建的超大型综合医院案例进行调研与初步分析,总结其在医院院区规划方面所面临的问题,然后根据主要的问题,对超大型综合医院院区规划中的功能布局、流线组织与空间环境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文章在功能布局方面,对深圳市超大型综合医院的总体分区布局与部门功能布局进行研究,结合医疗建筑的布局原则与对深圳市超大型综合医院的案例分析,提出总体分区布局应考虑场地及环境条件,避免交叉感染的策略,同时将部门功能布局归纳为“分散式”、“半集中式”、“集中式”以及“诊疗中心”这四种模式。本文在流线组织方面,主要对院区对外交通流线组织、院区内部流线组织进行分析。院区对外宜接驳公共交通设施,场地内应人车分行,不同性质的流线也需分开。院区内部流线组织一般为“单向连接型”、“多通道网格型”、“放射型”及“中心枢纽型”这四种方式。本文在空间环境方面,对超大型综合医院院区的空间尺度、空间序列、服务型空间、绿化景观设计及空间形态进行研究,提出了改善空间尺度、增强空间导向性、合理布置服务型空间、以病人为出发点布置绿化景观等策略。文章最后对超大型综合医院今后的院区规划设计进行展望,包括对医院规模趋势的预判、功能布局的集约复合及调整、“诊疗中心模式”的广泛应用、流线多层立体叠加及空间环境城市化等内容。论文在写作方式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的案例之一“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改扩建)二期项目”便是笔者亲身参与的设计实践,务求通过设计验证,使本文论点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