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也比较丰富,股权再融资是主要方式之一,它包括增发和配股两种主要方式,其中定向增发具有门槛低、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深受市场的推崇,而近年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事件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定向增发广受欢迎的原因还在于:它主要面向公司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两者的加入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优质资源和资产质量,另一方面也会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同时还会对上市公司的“圈钱”行为有所制约,这也避免了市场的担忧。因此,对民营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事件的研究有积极意义。目前,在定向增发项目中,定向增发事件的审批、融资金额和折扣率等依然是关注的热点。本文也将研究方向锁定在这三个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制定的“五年计划”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大助力。多种产业政策的出台为上市公司发展提供了机遇。但仍有部分上市公司未能享受产业政策带来的优惠,尤其是民营上市公司。这些民营上市公司为了发展壮大,会尽可能的争取有限的资源,因此建立政治关联成为这些企业获取特权的渠道。本文将研究目标锁定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事件上。本文以2006-2016年间的“十一五”规划至“十三五”规划中的产业政策作为研究背景,以这期间的民营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事件为研究样本,研究在我国经济制度背景下,民营上市公司融资过程中,与政府建立政治关联这种非正式制度是否能够弥补产业政策这种正式制度的缺陷。按产业政策是否支持为标准,将样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回归,探究当企业同时存在产业政策和政治关联两种制度时,定向增发的审批结果能否得到提高以及是否会提高定向增发的融资规模;同时研究产业政策和政治关联关系同时存在时,是否会提高定向增发折扣率。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与政治关联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即在我国民营企业中,产业政策不支持的公司更倾向于寻求政治关联,为企业争取发展资源。将两组样本分别进行回归,发现产业政策不支持的企业存在政治关联时,更容易获得定向增发的审批。同时发现,在民营上市公司中,政治关联不会提高定向增发的融资规模,而产业政策和政治关联同时作用也不会提高定向增发的融资规模。而产业政策支持的公司有政治关联关系时,会提高定向增发的折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