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邢台地区位于华北平原西部,太行山山前冲积扇与冲积平原的交汇处。区内第四系沉积发育,厚度从东向西逐渐变薄。目前,对区内岩石地层、年代地层、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均较薄弱。因此,对该地区开展第四纪地层和沉积环境进一步研究,为分析其古地理演化提供重要信息。本文通过对邢台市第四系钻孔的详细描述分析,根据岩性、岩相测年数据和孢粉等资料的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将邢台地区第四系划分为更新统中部杨柳青组、更新统上部固安组、全新统,更新统下部缺失。论文以XTK-01钻孔为研究对象,根据粒度分析和孢粉分析等资料据对沉积环境进行讨论,对XTK-01钻孔96个样品,采用MS-2000型激光粒度分析,利用概率累积曲线的层序组合关系对沉积环境进行解释,与前人总结的环境实践结果对照,至下而上划分出4个层段,都为下粗上细的正旋回沉积序列,结合各层段的概率累积曲线的组合特征,可知Qp3-1下部为较粗粒相的河道沉积,上部为经历小型洪水泛滥的天然堤沉积;Qp3-2和QP3-3为正常的曲流河沉积,由下部较粗的河道沉积和上部较细的河漫滩沉积构成“二元结构”模式;Qp3-4堆积有较厚和分布广泛的砾石层,且砾石磨圆分选差,结合该段的孢粉特征与测年,这一段进一步判断为大型洪水带来的厚度较大的冲洪积物,其上为正常的河漫滩沉积。此外,根据本段不同的孢粉类型可反映不同的气候环境特征的特点,将上更新统至下而上划分为3个孢粉带,其中两个孢粉带再分别划分为2个亚带。此孢粉组合依次表达了温暖半湿-寒凉干燥-温和半干-温凉湿润-温和偏干的气候类型,该气候变化规律与粒度所反映的沉积环境的变化基本相对应,并且大致与白洋淀海侵事件和沧州海侵事件对应。因此,孢粉与粒度方法的结合,为进一步研究邢台地区古气候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为邢台地层格架的建立提供标准。以上分析表明,沉积物粒度的概率累积曲线的层序组合不仅为环境分析提供更可靠的指标,而且也是沉积地层划分的可靠依据,结合孢粉带的划分,对于地层的精细对比划分及环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