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两难情境中惩罚影响合作的心理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gen_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两难是一种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存在冲突的情景。个人收益不仅有赖于自身的选择,还取决于其他参与人的决策策略。按照自己的利益行动,忽略群体的利益,最终会导致更多的损失。行为博弈论发现社会两难中存在合作,证实惩罚因素对合作具有影响作用,拓展了基于经济人假设的传统数理博弈论,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公共物品两难中惩罚搭便车者是维持合作的有效方式,但关于惩罚对合作的影响机制,却存在不同的观点。为澄清这种分歧,本研究采用行为博弈的实验范式,比较了不同的惩罚条件下群体合作水平的差异,试图探讨和验证以下问题:(1)惩罚与公平、互惠、信任和合作之间的关系;(2)公平互惠的规则是推动行为决策的主要动机;(3)人们愿意惩罚那些违反公平互惠规则的行为;(4)惩罚通过证明公平互惠规则的正确性,间接影响合作。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完成四个投资博弈实验:(1)议价投资。考察设置第三方有代价惩罚条件时,利己决策、信任决策、公平决策的分布情况,评定信任程度和可信赖程度。(2)信任投资。增加惩罚条件设置,比较有、无惩罚条件下,信赖、可信赖和互惠的差异,探究信任是基于个人特质还是外在的惩罚条件。(3)公共物品投资。比较①从无惩罚条件设置到有代价惩罚条件设置,再撤销有代价惩罚条件设置三个阶段的合作差异。②三种不同的其他人合作程度(高、中、不)下,投资水平差异。(4)资源投资。比较①两种不同人际熟悉度(同学、陌生人)下投资差异。②两种不同惩罚强度(大惩罚、小惩罚)下投资差异。③三种不同其他人合作程度(高、中、低)下的投资差异。   本研究结果证实公平、互惠、信任是惩罚影响合作之间的中间变量。惩罚是通过证明公平互惠规则的正确性,增强人际之间的制度信任,从而保证较高水平的合作。公平、互惠、信任是合作的心理基础。惩罚既表达了惩罚者个人不满意和愤怒的感受,又能对被惩罚者造成利益损害,产生威慑,因此,对背信弃义者的惩罚具有一箭双雕的功效,具有社会必要性。值得注意的是,惩罚也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惩罚具有激励作用,提供信任的制度保证,使得信任从人际特征信任转变为制度信任,增强外在的合作动机;另一方面,惩罚具有意向作用,一经设立就很难撤销,要谨慎设立,撤销已存的惩罚制度,可能导致信任水平降低,破坏内在的合作动机。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