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宜君县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境内,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大量工程活动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加之极端降雨天气影响,导致地质灾害频发,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如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实现山区城镇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关键议题,这也使得此次针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特征及风险评价所开展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在充分收集宜君县地质环境和社会经济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总结了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形成条件。同时基于MaxEnt模型、综合模糊评判法和ArcGIS软件开展了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及风险性评价。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1)宜君县现发育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和地面塌陷4种地质灾害,共计137处。其多发生于雨季汛期和人类活动剧烈的时期,且沿水系分布在黄土丘陵区狭长的河谷地带。地形地貌及岩土体类型是决定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的原始条件,而集中降雨和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则是其主要诱发因素。(2)选取灾点因子和以高程为代表的9个环境因子共同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最大熵概念,借助MaxEnt模型完成危险性分布概率预测,将宜君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高、较高、中、较低和低5个等级。(3)选取人口密度等5个社会经济因子建立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模糊数学思想,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完成研究区易损性评价计算,将研究区地质灾害易损性划分成高、较高、中、较低和低5个等级。(4)根据“风险性=危险性×易损性”评价模型,借助ArcGIS软件栅格计算器功能叠加相乘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结果,完成研究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统计得到各个风险分区在全县的面积占比分别为:高风险区6.71%,较高风险区8.06%,中风险区19.63%,较低风险区33.98%,低风险区31.62%。研究表明,宜君县地质灾害风险空间分布呈现出西北高而东南低的特点,地质灾害风险性整体上中等偏低。依据风险等级的不同,应采取对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实现研究区内人与社会、自然、经济等要素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