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OCS)是由于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导致肢体急性缺血的一种骨科急症,病情较轻者可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者需及时行筋膜室切开减压术;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后,需要借助VSD覆盖,待水肿减轻后再行闭合,但是由于皮肤的回缩、组织水肿,创面张力较大,难以直接闭合,往往需要取皮植皮,如高张力下强行闭合;植皮易导致取皮区和植皮区瘢痕形成,强行闭合创面因为高张力下引起皮缘血运丧失导致皮肤坏死,往往需二次手术处理,这些传统方法并发症较高、治疗周期长、费用高,如何快速、微创、安全的关闭骨筋膜室切开后创面成为一个临床难题;近年来应用新型皮肤伸展器关闭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后创面成为一种新技术。本文通过应用新型皮肤伸展器闭合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后创面的关闭与传统关闭创面的方法进行对比,为临床关闭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后皮肤创面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3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间,骨科收治入选的38例因外伤导致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均为保守治疗无效行切开减压术患者,根据关闭切口方式的不同,分为使用皮肤伸展器组,传统治疗组。其中使用皮肤伸展器组: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11-60岁,平均年龄37.2±15.1岁,切口关闭前均为高张力切口,术前有3例患者患有内分泌疾病;传统治疗组:男性19例、女性5例,年龄10-69岁,平均年龄36.5± 14.4岁,切口关闭前均为高张力切口,术前有7例患者患有内分泌疾病。分别对两组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换药次数、筋膜室切开后住院天数、切口关闭后住院天数、切口愈合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全部患者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合并内分泌疾病等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换药次数、筋膜室切开后住院天数、切口关闭后住院天数、切口愈合评分等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使用皮肤伸展器组与传统治疗组在手术时间传统治疗组耗时少于使用皮肤伸展器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换药次数、筋膜室切开后住院天数、切口关闭后住院天数皮肤伸展器组少于传统足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切口愈合评分方面,皮肤伸展器组也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皮肤伸展器通过伸展皮肤使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后创面低张力直接关闭,避免植皮或皮瓣手术,与传统关闭方法相比,该技术具有微创性、操作简单,为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后创面提供了一个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