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形势下,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现代化的关键是人,而人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便是人文精神的高扬。一个民族,如果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其现代化的理想就会落空。 民族精神构筑具有积淀性和开放性。 民族精神既然是民族历史的硕果,就要自觉使其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基因”。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儒家思想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核心,儒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儒学是由以和合为追求的人道文化、以仁义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和以内圣外王为标准的君子文化所构成的理论体系,由于其慧命思想的支撑,到处充满着人文精神,包含并体现着以下主要方面:“与命与仁”的终极关怀、“身任天下”的忧患意识、“中国一人”的群体精神、“修己安人”、“义以为上”的道德操守、“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自强不息”的力行精神、“与天地参”的人本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等。儒家人文精神塑造了中国文化的特质和特征,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个性,还成为我们培育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历史出发点,这些人文精神经过加工提炼,激活其优秀成分,使其优秀的因子与时代精神融合到一起,在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下,结合当代实际,从时代高度予以科学阐释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就可以实现其现代化转化,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从而彰显出儒家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 而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最活跃的部分,它以最革命的方式规划着民族精神的现状、引导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只有向时代精神开放,民族精神才能发挥作用、获得更新。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资源也只有在扬弃和提升的探索中才能变得历久弥坚,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