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大兴安岭南北两区的兴安落叶松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兴安落叶松的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规律;并研究了其在时间广度上响应的稳定性。通过本文的研究,揭示出我国大兴安岭地区南北两区气候变化与各自区域兴安落叶松的变化规律如下:1.大兴安岭地区降水量在1967-2008年间经历了显著上升-显著下降的变化反转,以1989年为时间节点,大兴安岭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也经历了上升-下降的显著趋势反转,其中R95极端降水、持续干旱日数、侵蚀性降水日数变化规律明显且与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与我们的常识相反,该地区在降水量增多的趋势背景下持续干旱程度加深,降水量减少的背景下持续干旱程度减弱。2.大兴安岭地区南北两区的温度在过去42a均显著性上升,但两区不同月份间上升幅度、显著性存在差异;两区的生长季温度均显著上升。3.过去42a大兴安岭地区南北两区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出现截然相反的趋势,北部地区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显著性增加,南部地区径向生长显著性下降;我们对两区域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与各自区域的气候因素、极端气候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山了北部地区较低的温度是兴安落叶松生长的限制因子,南部地区温度增高引起呼吸作用加强,从而引起累计的有机物降低,出现温度上升背景下的窄轮。4.我们对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的径向生长对于气候变化响应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在1967-2008年间兴安落叶松对温度变化的稳定性很强。排除窗口期干扰后,对兴安落叶松生长显著相关的5个因子进行稳定性评估,发现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对降水的响应稳定性较强,北部地区兴安落叶松对温度响应稳定,南部地区对温度的负相关响应明显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