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与EB病毒感染之间的相关性,讨论EB病毒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致病作用,比较EB病毒五种检测方法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过敏性紫癜患儿120例和同期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儿童60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又依据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分为:A单纯型、B腹型、C肾型、D关节型、E混合型。比较两组儿童的一般情况,并统计EB病毒感染率;对实验组的发病年龄、发病季节、各型过敏性紫癜儿童EBV感染率等进行分析;采用五种不同的EBV检测方法对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的数据结果再经过SPSS25.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实验组120例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7.55±2.57岁;对照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7.58±2.61岁,两组在年龄和性别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咽拭子EBV-DNA载量阳性人数44例,阳性率36.7%;对照组咽拭子EBV-DNA载量阳性人数8例,阳性率13.3%,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得到χ2=10.601,P<0.05,两组的咽拭子EBV-DNA载量阳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EBV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按发病年龄分析,学龄前期(4-6岁)、学龄期(7-11岁)、青春期(12-14岁),各年龄段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咽拭子EBV-DNA载量的阳性率分别为49.2%、25.0%、23.1%,进行Fisher确切检验(P=0.021<0.05),不同年龄段的EBV 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学龄前期过敏性紫癜患儿咽拭子EBV-DNA载量阳性率显著高于学龄期(P<0.025)。实验组按发病季节分析,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不同的季节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咽拭子EBV-DNA载量的阳性率分别为33.3%、6.3%、45.9%、43.2%,进行卡方检验(χ2=8.57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瘀点、瘀斑(100.0%)、腹部不适(35.0%)、肾脏损害(26.7%)和关节肿痛(37.5%);将实验组按临床症状分为A、B、C、D和E五小组,分别进行咽拭子EBV-DNA载量检测,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分别为25.0%、64.5%、30.4%、25.0%、27.3%,五小组间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测(P=0.009<0.05),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A、C、D、E小组分别和B小组进行组间比较,B小组腹型过敏性紫癜显著高于D小组和E小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5)。对B小组腹型过敏性紫癜儿童分别进行咽拭子EBV-DNA载量、外周血EBV-DNA载量、抗EBV衣壳抗原IgM抗体(VCA-IgM)、抗EBV早期抗原IgG抗体(EA-IgG)和抗EBV衣壳抗原IgG亲和力(VCA-IgG亲和力)进行检测,五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64.5%、61.3%、32.3%、38.7%和 29.0%;特异度分别为 73.0%、78.7%、85.4%、84.3%、93.3%;正确率分别为 70.8%、74.2%、71.7%、72.5%、76.7%;比数积分别为4.92、5.83、2.78、3.38、5.6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5.5%、50.0%、43.5%、46.2%、6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5.5%、85.4%、78.4%、79.8%、79.0%;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688、0.700、0.588、0.615、0.611。结论:1.过敏性紫癜患儿EB病毒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2.各型儿童过敏性紫癜中,腹型过敏性紫癜的EB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肾型和混合型。3.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各项EB检测方法中,咽拭子和外周血EBV-DNA检测的灵敏度均高于EB病毒相关抗体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