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迷跨文化接收中的身份展演和生活方式想象——以“生活大爆炸”豆瓣小组为例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大爆炸》以其幽默的风格,吸引了很大数量的中国粉丝,而豆瓣小组作为年轻人主要的言论阵地,集聚了很多《生活大爆炸》的粉丝。本文选取《生活大爆炸》豆瓣小组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美剧迷社区作为观察对象,考察美剧迷的话语实践活动和话语内容。  本文首先考察了该社群基于趣缘的空间构成,以及他们在其中的准社会交往和话题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艾伯柯龙比、朗赫斯特的观展/表演受众分析范式和戈夫曼的表演理论,对美剧迷的交流活动、身份展演的过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美剧迷建构身份认同的一般路径:表演-想象-自恋-认同的过程。进一步考察了美剧迷面对美国文化这种他者文化的冲击,在接收中协调和平衡它与自身文化的差异,形成了共享的价值意义。这种共享的意义集中体现在对“生活方式”的想象,具体包括对生活时尚的营造和追捧,利用新的媒介技术进行“越界”的文化接触和文化选择,在“他者”文化刺激下对“自我”边界的拓展,以自身经验参与和融入美剧文本和文化重构。  通过对这一个案的考察,试图揭示作为亚文化群体的美剧迷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以此引起对这一群体更为全面和更具社会学意义的研究。
其他文献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机媒体等新技术的普及,新闻的发布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突破,新闻传播的主体与受众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越来越多的受众借助互联网以及移动通讯
“微时代”,简言之,就是移动互联“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的传播时代(也有加上“微视频”而称为“三微一端”),亦可称为移动互联时代。微时代的到来,使媒体生态发生了颠覆性
在科技不断进步、资讯发达的当今世界,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文化以及对企业形象的认同越来越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越来越多的企业十分注重形象的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能极大地
期刊
本文在世界公共电视的理论框架内,以重庆卫视公益性改版实践为研究案例,客观地探讨了重庆卫视改版的原因、定位和对公共性内涵的偏离。我国公益电视在重庆卫视公益性改版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