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闻喜花馍的饮食人类学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食人类学将饮食视为涉及特定民族(族群)的历史、环境、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综合性事物。不仅研究其加工制作、享用方式,而且更为关注其相关礼仪与仪式、信仰与象征,以及特定饮食在所属文化群体中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功能、象征意蕴。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当地的一种传统面食,在当地的社会生活中,闻喜花馍更多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和仪式性用品,广泛运用于人生礼仪、岁时节日以及其他社会生活中。不仅承载着久远的文化记忆,同时,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社会关系的维系、情感表达等具有特殊的社会和文化价值。2008年,闻喜花馍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以闻喜县为田野点,以闻喜花馍为研究对象,从人类学整体论的学科视角,运用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闻喜花馍进行系统的阐释和分析。本文的主体内容由绪论、正文三章和结语构成。第一章介绍了闻喜花馍产生与存续的自然与社会文化环境,追溯闻喜花馍的起源,梳理其发展历程,并对闻喜花馍的制作及分类进行基于田野调查基础上的描述与分析。第二章首先介绍闻喜花馍在婚礼、诞生礼、祝寿礼、葬礼等人生仪礼的运用;其次介绍了闻喜花馍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的使用;最后介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闻喜花馍的发展情况,包括对闻喜花馍的保护、研究与传播以及闻喜花馍的产品化进行了介绍;并且该节内容还介绍了在其他社会生活中闻喜花馍的使用情况。第三章首先对闻喜花馍在民俗生活运用中的文化特征和象征意义进行深度挖掘和阐释;其次对闻喜花馍的社会文化功能进行探析,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文化展演与文化表述功能、审美功能、文化与身份认同功能和经济功能六方面。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思路进行了逻辑层面的概括,并提出了笔者的主要观点:首先,闻喜花馍作为当地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闻喜人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反映了当地人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追求以及情感世界。其次,对闻喜花馍进行整体性的研究,不仅能够了解闻喜花馍的形成及发展历程、闻喜花馍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闻喜花馍的象征意义,以及社会文化功能,而且能够增进对其承载的社会特征和文化意义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提供一定的借鉴。第三,闻喜花馍这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形式,历经千年的发展传承至今,说明其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民间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闻喜花馍在传承的基础上,在制作手段、题材内容和使用范围上均有所变迁,走进了都市、走进了市场、走向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其他文献
“互联网+”环境中,作品提供商在线有偿提供,交易基于“临时复制”的作品“接触权”,阻碍了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的永久保存权和读者的个人合理使用权。只有限制作品提供商交易“接触
通过DAYSIM软件模拟分析发现,即使严格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中的建筑、日照、窗地比规定进行设计,幼儿园生活单元的天然光环境指标也不能达到健康采光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