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a2Ti9O20及BaTi4O9具有成本低、原料价格便宜、微波介电性能优异等特点,成为微波介质陶瓷中的经典材料,是微波介质陶瓷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已经广泛用于滤波器、谐振器、天线等微波器件。然而,采用固相法制备,形核率低,合成温度及烧结温度高(~1400℃)是不可避免的难题。采用湿化学法制备能显著提高形核率,实现低温制备,但存在合成过程复杂、繁琐、原料价格昂贵、需要利用特殊设备等问题。本课题以低成本钛酸丁酯、乙酸钡为原料,采用无水溶液柠檬酸盐法制备Ba2Ti9O20、BaTi4O9,克服其他湿化学方法制备上存在的缺陷,探索简单的湿化学法制备工艺,降低Ba2Ti9O20、BaTi4O9的合成温度,并缩短合成保温时间,获得单相的Ba2Ti9O20、BaTi4O9;系统研究了不同煅烧工艺条件对陶瓷烧结性能、微观结构以及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并原位掺杂SnO2、ZrO2氧化物,进一步降低合成温度,获得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以及介电性能。(一)两步煅烧法低温合成BaO-TiO2体系微波介质陶瓷粉体研究。针对其他工艺方法复杂繁琐等缺点,采用无水柠檬酸盐法经过两步煅烧制备单相Ba2Ti9O20、BaTi4O9。研究了BaO-TiO2体系溶胶-凝胶的形成条件、形成稳定凝胶的原料用量的配比,获得了澄清稳定的凝胶。对凝胶进行两步煅烧(750℃/3h然后1200℃/2h)得到了单相的Ba2Ti9O20及BaTi4O9,比固相法合成温度低了约150℃。(二)不同煅烧工艺对BaO-TiO2体系微波介质陶瓷粉烧结及介电性能影响研究。在柠檬酸凝胶低温制备BaO-TiO2系微波介质陶瓷粉体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煅烧工艺对陶瓷烧结性质、微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经750℃一次煅烧再经1200℃二次煅烧的粉体的烧结性质、微结构以及介电性能优于750℃、900℃一次煅烧的粉体。对比固相法,烧结温度降低了约150℃,获得的介电性能如下:Ba2Ti9O20陶瓷,在1250℃烧结4h,εr=38.4,Q×f=19320 GHz(at 4.6GHz),τf=8.7ppm/℃;BaTi4O9陶瓷,1250℃烧结4h,εr=36.33,Q×f=28100 GHz(4.6GHz),τf=16.2ppm/℃。(三)原位掺杂SnO2、ZrO2的Ba2Ti9O20微波介质陶瓷特性研究。在柠檬酸凝胶法低温制备单相Ba2Ti9O20的基础上,采用湿化学原位掺杂ZrO2、SnO2,改善SnO2、ZrO2在主体相中分布的均匀性,进一步降低Ba2Ti9O20合成温度,研究了SnO2或ZrO2对Ba2Ti9O20结晶过程的影响、粉体的烧结特性、烧结体的微观结构以及微波介电性能。SnO2、ZrO2的原位掺入能使Ba2Ti9O20析晶温度进一步降低到1100℃。SnO2、ZrO2掺入对介电性能有很大影响。在1200℃烧结保温4h,SnO2、ZrO2掺杂Ba2Ti9O20获得的微波介电性能如下:SnO2掺杂Ba2Ti9O20陶瓷,εr=37.01,Q×f=20010 GHz(at 4.6GHz),τf=8.6ppm/℃;ZrO2掺杂Ba2Ti9O20陶瓷,εr=37.46,Q×f=20540 GHz(at 4.6GHz),τf=6.3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