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人类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癌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而且在高发城市如上海市已高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大量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而基因突变由致癌剂引起,也可由DNA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碱基错配引起。为了确保遗传物质的完整和稳定,细胞有许多防止基因突变的系统,其中包括切除修复、直接修复、重组修复和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MMR系统不仅通过矫正在DNA重组和复制过程中产生的碱基错配而保持基因组的稳定性,而且通过诱导DNA损伤细胞的凋亡而消除由突变细胞生长形成的癌变。人类错配修复基因包括hMSH2、hMLH1、hMSH3、hPMH1、hPMH2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hMSH2、hMLH1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分析技术是在1989年由Orita等创立的一种筛查突变的新技术。由于该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点突变筛查手段,在肿瘤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利用PCR-SSCP结合DNA测序方法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sporadiccolorectal carcinoma,SCC)患者错配修复基hMLH1的突变情况,并分析hMLH1基因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探讨hMLH1基因在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酚/氯仿提取法提取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DNA(n=44),采用PCR方法扩增hMLH1基因第8、12、14、15、16外显子,PCR反应体系组成及终浓度:模板DNA2.5μl,10×buffer 5.0μl(25mmol/LMgcl2),0.2μM上下游引物各1μl,2.5 mmol/l dNTPS 4μl,1U/μl TaqDNA聚合酶0.5μl,双蒸水36μl,反应总体系为50μl。循环条件:预热94℃3分钟,变性94℃30秒,退火55-63℃30秒,延伸72℃45秒,共30个循环的扩增,最后72℃延伸5分钟。通过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合银染色的方法找出异常条带,有异常条带的PCR产物纯化后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序。结果44例结直肠癌标本中,有1例标本的SSCP图片出现异常泳动条带,经DNA正反双向测序证实为突变,突变率为2.3%,突变类型为错义突变,codon581(CCG→CTG,Pro→Leu)。结论本课题研究提示广西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存在hMLH1基因突变,但hMLH1基因突变可能是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偶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