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两大突出现象:一方面,货币供应量超常规增长,表现为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以房产为代表的非货币资产的价格高企,资产价格泡沫化严重。由此两大现象衍生出结构性通货膨胀、全社会杠杆率快速上升、经济下行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厘清各类资产数量失衡和价格失衡的成因对于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难题至关重要,但是现有的理论尚缺乏完善的解释。2006年,卡巴雷罗教授提出了资产短缺假说,该假说从金融发展的角度阐述了金融工具的数量与储蓄规模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金融资产的供求关系可以得出,当金融资产的供给不能满足金融资产的需求时,资产价格上涨、经济下行、长期利率走低、经常账户盈余等现象都是必然结果。资产短缺假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系统而合理地解释中国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但是该假说以发达国家为研究核心,在解释中国的问题时尚存在很多缺憾,微观基础的缺乏以及假设条件的改变使得该理论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在中央加快金融改革步伐的大方向下,厘清中国是否存在金融资产短缺、为什么存在金融资产短缺以及金融资产短缺如何影响宏观经济这三个问题对于应对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难题以及明确金融改革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传统资产短缺理论的研究框架和研究范式拓展到中国的现实情况中来,在对中国现实考察的基础之上实现了资产短缺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界定了中国金融资产短缺的内涵、明确了金融资产短缺的成因以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金融改革应以解决金融资产短缺为导向,如何丰富和完善金融资产的供给是未来金融改革的重要思路。在研究思路上,本文沿着金融资产短缺的界定、度量、成因以及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思路逐步进行展开。在研究内容上,结合研究思路,按照金融资产短缺的界定和测度、金融资产短缺的成因、金融资产短缺的影响机制三大方面展开研究。具体来说,第一,我们首先界定了金融资产短缺的内涵。对金融资产短缺进行合理的界定是全文展开研究的起点。在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于金融资产短缺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们纳入了中国的现实,界定了中国金融资产短缺的内涵。然后指出现行衡量金融资产短缺的指标在构建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度量指标,利用该指标我们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金融资产供需情况进行比较,以判断中国是否存在金融资产短缺;第二,我们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阐述了金融资产短缺的成因。金融资产的需求来源于储蓄,通过比较各国家庭部门的储蓄率和资产结构获得了储蓄和金融资产需求的关系。金融资产的供给来源于金融体系,通过比较中国和其他国家金融资产供给结构的差别,发现了我国金融资产供给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协整检验,分析了各因素对金融资产短缺的影响;第三,我们研究了金融资产短缺影响宏观经济的机制。金融资产短缺首先通过影响资产选择和资产替代使得家庭资产结构和社会资产结构出现失衡。通过构建纳入金融资产短缺的资产替代模型,我们明确了金融资产短缺影响资产替代并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路径和阶段性特征。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结构性通胀和储蓄投资转化率降低与金融资产短缺的关系,从而从新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创新性解释。整个的研究过程为资产短缺理论在中国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拓展和丰富了资产短缺理论。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长期以来,中国存在金融资产短缺,这种短缺是由于金融资产的需求结构和金融资产的供给结构不匹配造成的。随着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储蓄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的金融资产结构应该向非货币类金融资产为主倾斜,但是由于金融市场发展缓慢,非货币类金融资产的供给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居民对金融资产的旺盛需求,居民投资渠道狭窄,表现为金融资产短缺长期存在。第二,金融资产短缺通过约束型资产替代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引发家庭资产结构和社会资产结构失衡,并且这种影响具有阶段性。金融资产短缺影响了人们对资产的选择,导致了资产的过度替代,在上世纪90年代表现出高储蓄存款特征,进入新世纪则表现为高储蓄存款和高房价长期并存。第三,金融资产短缺的存在使得房价上涨的挤出效应大于财富效应,从而表现为高房价与低通货膨胀并存,结构性通胀凸显。实证研究表明,不存在金融资产短缺时,房价促进了消费拉升了通胀;存在金融资产短缺时,房价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被削弱,这是因为金融资产短缺的存在使得房产的投机属性大于消费属性,房价过快上涨抑制了消费。第四,金融资产短缺的存在使得储蓄投资转化率降低,导致长期以来储蓄大于投资,既影响了经济的增长,也导致了国际收支失衡。研究发现,金融资产短缺的存在可以从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质量和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数量上影响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并进而降低了长期经济增长率,同时,我国经常账户长期盈余也和金融资产短缺密切相关。在本文结论的基础之上,我们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促进居民消费、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推进商业银行转型、构建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逐步开放居民对外投资等政策建议,为更好地推进金融改革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