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马尾松毛虫绿僵菌的应用基础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neu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针对绿僵菌对马尾松毛虫致病菌株的筛选及影响致病力的温湿度因子、马尾松毛虫对绿僵菌入侵的生理反应、绿僵菌培养与菌种稳定性、绿僵菌与化学杀虫剂、白僵菌混配及其增效作用和绿僵菌对林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旨在揭示绿僵菌对马尾松毛虫的生物控制潜能,为有效利用绿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理论依据。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摘要如下:1.供试的9个绿僵菌菌株(M103、M104、M131、M337、M187、M336、M115、M335和M189)中,金龟子绿僵菌M104和M337菌株对马尾松毛虫有致病性,进一步对这2个菌株进行生物测定表明,M337菌株的毒力高于M104菌株,M337菌株对马尾松毛虫有较高毒力。通过对致病菌株M104和M337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明确了它们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条件、环境条件和分生孢子萌发的营养和环境条件。2个致病菌株对环境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25~28℃、pH6.5~7.0为适宜的产孢条件;温度、湿度和pH显著影响分生孢子萌发,25~28℃,pH6.5~7.5,RH>92.5%是分生孢子的最适萌发条件。比较而言,M337菌株比M104菌株的产孢量大、孢子萌发快、萌发率高,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适应力更强,表现出更好的开发应用潜力。2.以筛选出的绿僵菌M337和M104菌株为研究对象,对其致病力及温湿度影响因子与白僵菌(Bb01和Bb02菌株)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绿僵菌M337菌株与白僵菌Bb01、Bb02菌株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相当,但绿僵菌M104菌株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低于白僵菌Bb01和Bb02菌株。与供试的白僵菌菌株相比,绿僵菌分生孢子具有较好的耐高温和耐旱性,在高温和低湿的条件下,绿僵菌的杀虫效果优于白僵菌。林间防治结果显示,绿僵菌对第1代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白僵菌,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3.马尾松毛虫对绿僵菌入侵的生理反应试验表明,幼虫被绿僵菌感染后1~4d,血淋巴中血细胞总数和可溶性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同期未感染的幼虫。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感染后3d、4d、6d幼虫体壁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和过氧化物酶,以及血淋巴中过氧化物酶的变化。结果显示,绿僵菌的侵染对寄主昆虫的蛋白质代谢产生影响,过氧化物酶活性有减弱趋势。4.通过对金龟子绿僵菌M337菌株液固两相发酵技术的研究,优化控制发酵过程,筛选出玉米粉(2份)+麦麸(2份)+谷壳(2份)为固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配方,液体种子发酵周期72h,初始接种量控制在25%为宜。保持培养温度25~28℃和环境湿度83~94%左右,同时选择合适的覆盖物可降低杂菌的污染。固态发酵周期11d,菌粉干燥温度控制在35℃,时间24h,可缩短生产周期。此外,研究了2种含铜化学杀菌剂(30%氧氯化铜和耐克铜)对绿僵菌生长、产孢的影响和对杂菌的抑制作用,在0.05%~0.15%浓度范围内,2种杀菌剂对金龟子绿僵菌的菌落形成没有明显影响。而耐克铜在0.05%~0.15%浓度时能显著地增加金龟子绿僵菌的产孢量,并有缩短产孢时间的作用。研究还表明2种杀菌剂对杂菌(根霉、曲霉和青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迅速增强。试验结果对绿僵菌菌剂生产具有重要意义。5.对6个绿僵菌菌株(M337、M103、M104、M115、M335和M336)的液体深层培养研究表明,绿僵菌M337、M103、M104、M115菌株能通过微循环产孢方式形成液生分生孢子,微循环产孢现象的发生与菌株有一定的相关性。绿僵菌在固体和液体培养中产生不同形态的分生孢子,绿僵菌M337菌株在液体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液生分生孢子为单孢、卵圆形到近球形,大小3.17~4.51μm×2.51~3.34μm,与气生分生孢子有明显差异。以M337菌株为对象研究了在液体深层培养条件下绿僵菌生长和产孢的营养和环境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绿僵菌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与培养基成分密切相关。不同的碳、氮源对液生分生孢子形成具有显著影响。蔗糖是液体深层培养液生分生孢子的理想碳源,而花生饼粉、豆饼粉则是较理想的氮源,且液生分生孢子的产量与培养基氮源的性质有关,复杂的氮源比简单的氮源更有利于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在供试的8种碳源和6种氮源相互组配的培养液中,以蔗糖+花生饼粉的组合最佳,液生分生孢子产量达14.13×109个孢子·L-1。同时,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比率与培养液的碳氮比有关,培养液的C/N为3:1时,可使液生分生孢子的产出率最高。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促进绿僵菌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Mo为最重要的影响元素,其次是Zn,而B、Cu、Fe、Mn、Mo、Zn的协同作用将有力促进液生分生孢子的产生。在培养基中添加VB6+VH或复合维生素B能有效促进绿僵菌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不同的氨基酸对绿僵菌生长及液生分生孢子形成影响很大,天门冬酰胺和L-丙氨酸有利于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光照对绿僵菌生长和液生分生孢子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培养温度显著影响其生物量和液生分生孢子的产出率。25~28℃为适宜的培养温度,但28℃时液生分生孢子的产量最高。同时,培养液的pH也显著影响绿僵菌的生长和产孢,以pH6.5~6.8为宜,但pH6.8时产孢量最大。对3株绿僵菌(M337、M103和M115)在不同含量的吐温80培养液中进行液体深层培养研究表明,吐温80对绿僵菌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培养基中吐温80含量在0.6~1.0%之间时,可获得最大的产孢量。磁化水对供试的3株金龟子绿僵菌(M337、M103、M104)和1株贵州绿僵菌(M115)的液生分生孢子形成影响显著,但对生物量无显著影响。适当磁化强度的磁化水能显著提高绿僵菌M337和M103菌株的液生分生孢子产量,但试验也显示不同菌株对磁化水的生物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对马尾松毛虫毒力的生物测定显示,绿僵菌M337菌株的液生分生孢子对马尾松毛虫具有较高的侵染力,仅比气生分生孢子的毒力略低。因此,绿僵菌液体发酵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6.对金龟子绿僵菌M337菌株进行继代培养,探讨了6种常见培养基、4种碳源和氮源以及6个碳氮组合培养基对菌种稳定性、产孢量、毒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绿僵菌的变异虽然主要受控于菌株自身的遗传特性,但同时也受培养基组成性质的影响。常见的6种培养基以营养贫乏的CMA和WBA最易发生变异,PPDA较稳定。动物性氮源较植物性氮源稳定,以麦芽糖和乳糖为碳源比较稳定。在不同碳氮比试验中,供试菌株在C/N比为2:1的培养基上比较稳定。7.对8种化学杀虫剂(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2.5%敌杀死乳油、21%灭杀毙乳油、25%灭幼脲Ⅲ悬浮剂、20%杀灭菊酯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40%辛硫磷乳油和18%杀虫双水剂)与绿僵菌M337、M103、M104、M115、M335和M336菌株的相容性以及菌药混配的增效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8种化学杀虫剂皆对绿僵菌分生孢子有程度不同的抑制作用,浓度愈高,抑制作用愈强,但次亚致死剂量对分生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小。对马尾松毛虫的生物测定结果显示,M337+杀灭菊酯(80000×)、M337+敌杀死(60000×)、M337+辛硫磷(10000×)、M337+灭杀毙(25000×)、M337+灭幼脲Ⅲ(15000×),其LT50比单用绿僵菌M337(1.9×1010个孢子·L-1)分别缩短了9d、7d、6d、5d和3d,增效作用明显。8.绿僵菌和白僵菌混合使用经共毒系数分析,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毒力增加了1.78倍。林间防治试验结果也表明,绿僵菌与白僵菌混合使用对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绿僵菌和白僵菌,增效作用明显。9.在施用绿僵菌菌剂前后,通过对马尾松毛虫虫口密度的T测验、节肢动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及马尾松林群落特征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绿僵菌对马尾松毛虫的种群控制作用明显,对非目标无脊椎动物不具有明显的影响,并且改善了整个马尾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其他文献
西藏民族特色档案是记录和反映西藏地区各个少数民族的饮食、建筑、民俗等方面内容的原始记录,其对西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旅游开发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们共同面临的严峻课题.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老年人在健康状态下生活的年限,即"健康老龄化"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太极拳运动是一
我国是地方性氟中毒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氟中毒无论就其覆盖面积和影响人群都较广泛而且严重,是我国政府要重点控制的地方性疾病。与以往对饮水型和燃煤型氟中毒的研究
村容村貌代表新农村的形象,是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在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中,“村容整洁”是其内容之一,如何以整洁的村容、优美的环境、鲜明的乡村特色、浓郁
前科学概念指学生在正式学习概念之前,已经建立的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以“人类遗传病”一节为例,阐述了四阶测试编制的流程,并通过相关测试题,总结了学生在本节中存在的前科学
根据近代研究结果,作用把氯离子对农作物的生理作用归纳为:参与光合作用,调节气孔运动,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左右酶的活性及激素的含量,增强作物对某些病害的抗性,促进土壤氮素矿化
自由和平等之间有矛盾的一面,也有一致的一面。极端的自由和极端的平等之间是矛盾的,而相对的自由和相对的平等之间是相互依赖的。罗尔斯强调的是后者,他的《正义论》就是在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网络是一个集中的新闻集散地、观点集散地、民声集散地,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舆
有源干扰是雷达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现代军用雷达普遍采用了多种抗干扰措施,要想针对不同的干扰样式自适应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对抗,需要对有源干扰的类型进行鉴别。对有源
电力修试企业的工作与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关系密切,科学、合理、实用以及定期和不定期的电气设备修试活动对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意义重大,并在一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