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针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致病靶基因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然后通过腺病毒载体导入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中,观察shRNA对PPARγ基因的靶向调控功能,及对激素诱导BMSCs成脂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探索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1实验分组:兔BMSCs传代至第二代,随机分为6组,接种到6孔培养板中,每孔接种密度为5×104个/ml。(1)正常对照组(N):正常培养细胞,不做任何处理。(2)激素模型组(M):加地塞米松并使其浓度保持10-7 mol/L。(3)腺病毒空载体组(C):同时加入激素与腺病毒,使腺病毒数量是培养细胞数量的20倍,达到充分的转染。(4)、(5)、(6)干扰1、2、3组(I1、I2、I3):同时加入地塞米松与靶向PPARγ基因的三种shRNA腺病毒。2观测各组细胞荧光含量,及腺病毒与细胞转染情况。3细胞转染后的第5、7、10天,使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raction,qPCR)检测6组实验细胞内PPARγ基因及骨成型蛋白质(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基因的表达量。4细胞转染后的第9天,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仪器检测各实验组碱性磷酸酶(alternativeliquiditypool,alp)含量,14天检测甘油三酯(totalglyceride,tg)含量。5细胞转染后的14天使用油红o染色,第15天脂肪细胞计数,观察各组细胞脂肪分化程度。结果:1qpcr结果:m组与e组细胞内的pparγ基因mrna相对n组呈高表达,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1、i2、i3组细胞内的pparγ基因相对n组呈低表达,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不同,m组及e组细胞内的bmp-2基因mrna相对n组呈低表达,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1、i2、i3组细胞内的bmp-2基因与n组表达水平接近,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g含量显示,m组及e组中细胞内tg含量相对n组增加,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1、i2、i3组细胞内tg检测值接近于n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低于m组和e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lp活性含量显示,m组及e组alp活性含量与n组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1、i2、i3组中alp含量与n组含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脂肪细胞染色与计数:实验的第15天油红o染色,计数脂肪细胞。m、e组比n组数量明显增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与i1、i2、i3组数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shRNA技术能够靶向调节PPARγ基因,下调PPARγ基因在BMSCs中表达,抑制激素诱导BMSCs成脂分化。2 shRNA技术为预防及治疗激素性ONFH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