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修辞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是孔子以后儒家中最有影响的一位大师,世称“亚圣”。《孟子》一书是孟轲晚年和他的弟子共同编纂的。全书共三万五千多字,大部分是对话,属于以记言为主的语体文,记载了孟子游历各国时与诸侯王以及其他一些学人论难各种问题的经过和彼此的主要言论。其文章语言丰富多变,善于用喻,语法、逻辑都非常严密,行文流畅,用词精确,用语贴切。它的词汇和语法对后代语言影响巨大。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成语有许多都源自《孟子》。孟子对后世的思想、历史、文化、文学、政治、语言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本研究从修辞角度上对《孟子》全书辞格做尽可能穷尽式的统计,并在统计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从语境、材料、章句方面对辞格运用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孟子》运用修辞格的特点,从叠音词、同义词、反义词、成语的运用入手分析词语运用的特点,进而总结出《孟子》的语言风格。
其他文献
农民一直是中国当代小说中塑造的最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21世纪以来,小说中农民形象的塑造出现新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特质。本文试图探寻新世纪小说中的农民形象塑造产生的变化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这篇硕士论文是以老舍、张承志、霍达、阿来、范稳等几位作家少数民族题材小说文本为研究依据,在目前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收总结并突破创新,以小说中的仪式活动描写为研究
研究捷克斯洛伐克伟大的作家米兰·昆德拉其人和他的作品,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应该是一个比较特别的途径。要知道文学作品本身以及文学作家本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与政治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