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磷脂介质,主要来源于血小板,通过促使血小板凝集、调节血管炎症反应,诱导血管平滑肌收缩、增生等多种途径,广泛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发生。此外,LPA在血管壁的炎症反应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慢性炎症与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为组织损伤或刺激后由肝脏产生的一种急性期蛋白,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在T2DM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LPA可通过多种生物学途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这些通路包括对补体系统的激活、诱导致血栓形成状态、上调黏附分子和炎症介质的表达等。新近的研究表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与LPA相关,然而LPA与糖尿病下肢病变的关系则鲜有报道。此外,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中LPA与CRP的相关性如何,目前研究较少。本实验通过对T2DM患者和正常对照组LPA及CRP水平检测,探讨LPA及CRP水平与T2DM及其下肢血管病变的内在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T2DM下肢血管病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成组对照研究。选取T2DM患者110例,男58例,女52例,年龄30-80岁,平均54.6±13.4岁,病程106.2±49.6月。根据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分为单纯T2DM组42例(A组)和T2DM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组68例(B组),后者经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血管病变程度分为轻度(B1组)、中度(B2组)、重度(B3组)三个亚组;同时选取正常对照30例(NC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3-67岁,平均47.5±12.1岁。采用生化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浆LPA水平,并同时测定CRP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等其他临床指标。
结果:
1、NC组、A组、B组临床资料比较:3组年龄、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收缩压(SBP)、TC、TG、FPG、HbAIc与NC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B组的舒张压(DBP)与N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病程、FPG、HbAIC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NC组、A组、B组血浆LPA及血清CRP水平比较:A组、B组的LPA、CRP水平均增高,经方差分析,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分别为2.82±1.21和4.55±1.53 μmol/L)LPA水平明显高于NC组(1.92±0.4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CRP(分别为1.72±0.86和2.30±0.96)较NC组(0.68±0.28)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LPA、CRP水平则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LPA及CRP水平比较:B3组(分别为5.65±1.26μmol/L,3.12±0.98)高于B1组(分别为3.71±1.34 μmol/L,1.64±0.69)(P<0.01),B2组(分别为4.51±1.37μmol/L,2.36±0.61)高于Bl组(分别为3.71±1.34μmol/L,1.64±0.69)(P<0.05,P<0.01),B1、B2、B3三组与N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4、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相关的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LPA与病程(r=0.346,P<0.01)、TC(r=0.33,P<0.01)、CRP(r=0.242,P<0.05)、下肢血管超声积分(r=0.565,P<0.01)呈正相关,与年龄、BMI、SBP、DBP、FBG、HbAIC、TG无相关关系(P>0.05);CRP与TC(r=0.421,P<0.01)、TG(r=0.388,P<0.01)、下肢血管超声积分(r=0.444,P<0.01)、LPA(r=0.242,P<0.05)呈正相关,与年龄、病程、BMI、SBP、DBP、FBG、HbAIC无相关关系(P>0.05)。
5、将糖尿病患者作为整体,以LPA(X1)、TG(X2)、InCRP(X3)、TC(X4)、病程(X5)、年龄(X6)、HbAIC(X7)、SBP(X8)、DBP(X9)、FBG(X10)、BMI(X11)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无下肢血管病变为0,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为1)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A(OR=2.99,95%CI:1.42-6.30;P=0.004)、病程(OR=1.04,95%CI:1.008-1.07;P=0.015)及HbAIC(OR=2.09,95%CI:1.19-3.68;P=0.011)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1、T2DM及其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LPA及CRP升高,其升高的幅度可反映血管病变的程度。
2、血浆LPA水平及CRP显著相关,提示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等慢性炎症状态时血浆LPA水平增加。
3、血糖、病程、LPA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因素,其中最为密切的指标是LPA。LPA具有良好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