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数量逐渐增多,但是总体的污染物处理能力没有大幅度的提升,并且长久困扰着水环境的富营养化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还有日趋严重的趋势。对氮磷污染物去除的机理、所适合运行的工艺以及各个影响因素是我国污水处理的研究热点。A2/O工艺作为脱氮除磷所最常使用的工艺,它的明显优势在于相较于其他的脱氮除磷工艺所需的总体水力停留时间(HRT)较小,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污泥稳定性强并且控制复杂性小。然而,在A2/O脱氮除磷系统中,例如聚磷菌(PAOs)、反硝化菌(OHOs)和硝化菌(nitrifying bacteria)等三种细菌对污泥龄(SRT)有不同要求,污泥回流中夹带的硝酸盐氮会抑制厌氧段聚磷菌的释磷作用和反硝化菌与聚磷菌对碳源的竞争问题等因素是导致A2/O系统运行稳定性较差并且难以获得较高污染物去除效果的主要原因。木试验中采用改良型UCT反应器(50.2L)加上分段进水的供水方式,通过培养驯化污泥并且以合成废水作为模拟生活污水的对象进行深度处理。试验中分别探讨四个阶段下不同的分段进水比例对COD、NH4+-N、TN和TP的影响,得出了最优化的分段进水比例0.35:0.35:0.3。在最优化分段进水比例下COD、NH4+-N、TN和TP的去除分别达到了83.67%、96.6%、80.1%和86.6%。在最优化的分段进水比例下,第三阶段反硝化聚磷菌的比例高达39.6%。通过对DO、ORP值和pH值等指标进行测定,发现试验中将好氧段溶解氧(DO)含量控制在1.5~2.0mg/L是合理,不仅可以充分保证完全硝化作用还能避免多余的氧气对反硝化产生抑制作用,四个阶段中均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SND)并且SND程度分别达到了21.73%、17.96%、24.71%和20.84%。试验后期对本反应器建立总体污染物去除的物料衡算,通过分析物料守恒中I的COD去除负荷与TP去除负荷。试验表明:与其他三个分段进水比例相比,0.35:035:0.3的分段进水比能充分使用前半部分反应段去除污染的能力,使得污染物能沿程逐渐减少,大大降低了后续反应段处理污染物的负荷。并且第三阶段对ORP值的观察中1发现,从第二缺氧到第三好氧段中ORP值变化幅度较大也证实了后续两个缺氧段所供给的碳源时充足,所处理污染物的量是逐渐减少的,不易造成污染物逐级积累并且达到了脱氮除磷的最优化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