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H10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23456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我们课题组前期已发现 PCDH10在乳腺癌细胞株及组织中均存在甲基化现象,并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及组织差异明显。本课题拟进一步探讨 PCDH10表达及甲基化与其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构建结合在腺病毒载体上的AdHu5-PCDH10质粒,在人胚肾细胞HEK293中包装、扩增,并通过RT-PCR、western blot验证。而后将扩增到一定滴度的腺病毒 AdHu5-PCDH10感染目的细胞MDA-MB231、SK-BR-3(均因甲基化表达缺失 PCDH10),使其高表达PCDH10,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细胞粘附实验、鬼笔环肽染色等实验检测表达 PCDH10后对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周期、凋亡,以及 CCK8实验检测其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在裸鼠成瘤后,给予AdHu5-PCDH10皮下注射,在体内验证其抑制乳腺癌的作用。进一步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寻找其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  结果:在体外功能实验中,给予感染AdHu5-PCDH10后外源性表达的MDA-MB231和SK-BR-3,与感染AdHu5-GFP和未处理组相比,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01)、粘附能力增强(P<0.05)、凋亡增加(P<0.01)、生长受限(P<0.01)、细胞周期阻滞与G0/G1期(P<0.05),肌动蛋白F-actin受抑制。进一步在BALB/C裸鼠给予MDA-MB231注射成瘤后给予AdHu5-PCDH10皮下注射后,与AdHu5-GFP和PBS注射组相比,瘤体积明显缩小( P<0.05),核增殖抗原 Ki67表达下调(P<0.001)。蛋白免疫印迹发现表达PCDH10后,可以抑制β-catenin、活化的β-catenin、失活的磷酸化的GS3Kβ、CyclinD1、MMP-7,C-Myc、C-jun、磷酸化的C-jun表达,同时GS3Kβ表达上调。  结论:在乳腺癌中,PCDH10可以明显抑制其增殖、侵袭能力,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肌动蛋白F-actin聚集及Wnt/β-catenin信号分子通路实现的。因此PCDH10在乳腺癌中是一个可能的抑癌基因,深入的研究,可能会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 由于ECT可早期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本研究采用ECT监测应用大剂量激素的肾脏病患儿股骨头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大剂量激素对儿童股骨头血流动力学及血脂、血清钙、凝血功
目的: 了解沈阳市妇女绝经年龄、围绝经期综合症的发病率及HRT的认知及使用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中老年妇女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对沈阳市396名40-60岁妇
目的: 探讨经结肠镜自膨式金属支架(SEMS)置入术治疗急性结肠癌性梗阻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07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急性结肠癌性梗阻15例进行临时性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