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贸易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全球贸易迅猛发展,总量贸易达到当今规模的同时,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关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为全球贸易量第二大国的中国,在过去三十年间,制造业却长期处于“三来贸易”的低附加值阶段,长期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装配制造业和服装鞋帽轻工业。当今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而不仅仅是总量贸易的发展。近年来,全球价值链理论也成为了国际贸易领域研究的热门议题,增加值贸易逐渐取代了总值贸易的研究。相关的国际组织也相继研究开发投入产出数据库,便于各国专家学者基于增加值贸易理论的全球价值链相关领域研究,其中最为著名的投入产出数据库是欧洲科研机构开发的WIOD数据库,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权威数据来源。鉴于全球价值链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议题,本文在该领域中,细分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紧紧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问题的研究,从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实践出发,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作用机制,重点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支撑作用机制和拉动作用机制,为提出有针对性分层次的政策建议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相关理论,采用面板回归的实证方法,选取WIOD数据库的投入产出表,通过稳健性检验,得出如下有意义的实证结果:○1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2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支撑机制而非拉动机制;○3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投入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积极影响更大;○4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回归异质性较强,生产性服务业子行业的不同特性和市场准入限制等导致显著性异质性强;○5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异质性强,对高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更大更显著。通过深入探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关系,我们针对性的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政府制定顶层设计,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
制造业融合协同发展;○2打造产融协同发展平台,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3制造业应专注核心业务,将不擅长的领域外包给生产性服务业;○4制造业企业主动转型升级,充分将生产性服务业纳入价值体系。
本文创新之处有三点,第一点是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从投入产出角度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第二点是不仅从制造业的服务化角度来探究支撑作用,还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拉动作用;第三点是核心变量的选取方面较为创新,将社会网络科学常用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作为本文回归的核心变量。
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相关理论,采用面板回归的实证方法,选取WIOD数据库的投入产出表,通过稳健性检验,得出如下有意义的实证结果:○1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2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支撑机制而非拉动机制;○3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投入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积极影响更大;○4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回归异质性较强,生产性服务业子行业的不同特性和市场准入限制等导致显著性异质性强;○5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异质性强,对高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更大更显著。通过深入探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关系,我们针对性的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政府制定顶层设计,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
制造业融合协同发展;○2打造产融协同发展平台,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3制造业应专注核心业务,将不擅长的领域外包给生产性服务业;○4制造业企业主动转型升级,充分将生产性服务业纳入价值体系。
本文创新之处有三点,第一点是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从投入产出角度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第二点是不仅从制造业的服务化角度来探究支撑作用,还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拉动作用;第三点是核心变量的选取方面较为创新,将社会网络科学常用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作为本文回归的核心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