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运动中领袖和大众的心理分析——以“文化大革命”为例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uto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政治运动,是一场由领导者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判断而发动,被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所利用并推向极端,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人们试图从各个角度分析阐释它的发生及其它,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心理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研究探讨,我们有必要深刻反思这一政治运动,同时牢记这深刻的历史教训。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中,领袖和大众的心理及其互动对运动的进程也具有影响力,本文主要采用历史研究法和资料分析法,以“文化大革命”为例,以“文化大革命”中的领袖毛泽东和大众为研究对象,从政治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了“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历史过程、“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领袖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作用、“文化大革命”中领袖毛泽东的心理、大众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行为表现及其心理、“文化大革命”中领袖和大众的心理互动等问题,进而总结出一般政治运动过程中领袖和大众心理及其互动的特征和规律。“文化大革命”作为我们民族的灾难,我们应该继续反思下去,突破传统研究模式的局限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将“文化大革命”的研究向更本质的方向推进,从而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深刻反思“文化大革命”所带来的影响,为防止此类政治运动、政治事件的再发生提供借鉴意义。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这样的结论,政治运动的发生、发展、松懈、停息总是经过了一个过程的,它受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也往往与一定的心理因素相联系,尤其是领袖和大众的心理因素,领袖的断言、重复、感染与大众的认同和模仿之间的互动、领袖心理和大众心理之间的互动也影响了政治运动的历史进程,这里只是从政治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心理因素在政治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研究政治运动中领袖和大众的心理成为研究政治运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其他文献
压力分散型锚索作为一种新型的预应力锚固技术以结构设计合理、材料经济、锚固效果好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然而,对于该类型锚索锚固机理的认识及进行支护设计
本文在回顾我国知识产权诉讼管辖从三审合一改革到知识产权法院建设的历程,梳理了我国知识产权法院试点建设中知识产权诉讼管辖的现状。以当前知识产权法院持续建设和发展为大
信赖保护原则是二战后由德国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行政法基本原则,后又被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等许多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的行政法所借鉴,现已在大陆法系有关国家和地区得到明确的确
作为公益诉讼的一种特殊化类型,劳动公益诉讼主要适用于劳动领域的公益保护。劳动公益诉讼能够弥补传统诉讼和现行保护模式在解决劳动纠纷和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不足,在我国公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进步,人们已经意识到监禁刑的种种弊端。如今,随着国际社会上刑罚轻缓化成为主流趋向,以及对恢复性司法理论的日益重视,社区矫正制度越来越受到国际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