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鸭跖草生物防治研究过程中,从辽宁地区鸭跖草罹病植株上分离到4个菌株,筛选得到高致病真菌F-3菌株。通过对F-3菌株鉴定、寄主范围测试、安全性评价、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了用叶点霉F-3菌株开发真菌除草剂防除鸭跖草的可行性。
1.通过人工接种、维持杂草种群的病害自然流行和重新分离等试验的研究,确定了叶点霉为鸭跖草的自然致病菌。从鸭跖草上分离得到的四个致病菌,菌株中菌株F-3的致病力最强。经过鉴定,确定菌株F-3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叶点霉属。
2.对甘蓝、黄瓜、辣椒、番茄、茄子、油菜、玉米、高梁、大豆、花生10种作物进行安全性试验,发现甘蓝、黄瓜、番茄、茄子、辣椒、油菜和大豆对叶点霉F-3菌株不敏感,玉米、高梁和花生对叶点霉F-3菌株稍敏感;同时对小藜、反枝苋、荠、马唐、无芒稗、狗尾草、苘麻、苍耳和葎草9种杂草进行安全性试验,发现反枝苋对叶点霉F-3菌株敏感,小藜、马唐和无芒稗对叶点霉F-3菌株稍敏感,荠、狗尾草、苘麻、苍耳和葎草对叶点霉F-3菌株不敏感。
3.叶点霉F-3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5℃,最适温度为30℃,萌发最适宜的湿度为100%,偏酸偏碱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在pH为10时萌发最好;连续光照也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另外鸭跖草汁液可以刺激该菌孢子的萌发。PDA培养基和鸭跖草培养基是叶点霉F-3菌株生长的适宜培养基;该菌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为25℃,适宜pH为6,连续光照和光暗交替培养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叶点霉F-3菌株在供试的6种碳源中生长速度相差不大,在不同氮源中差异显著,以硝酸铵为氮源生长最好。同样,F-3菌株对鸭跖草的致病力还受自身生物学特性、杂草生长状况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4.对叶点霉F-3菌株的致病力研究表明:
(1)叶点霉F-3菌株对各叶龄期的鸭跖草都有致病作用,鸭跖草不同叶龄期对该菌的感病能力有十分显著的差异;3叶期的鸭跖草最易被叶点霉F-3菌株侵染,4叶期的鸭跖草染病后的病情指数最高,发病程度最严重,叶点霉F-3菌株的致病力与鸭跖草叶龄的相关性方程为:Y=15.952X+29.76(R=0.8391)。
(2)孢子悬浮液的浓度对叶点霉F-3侵染鸭跖草能力有很大的影响,随悬浮液中叶点霉F-3孢子浓度的增加,鸭跖草对其的感病率和病情指数随之增加,叶点霉F-3孢子悬浮液浓度与鸭跖草感病率的相关性方程为:y=4.796x+55.53(R=0.9854)。
(3)温度对叶点霉F-3致病力的影响十分显著,鸭跖草对叶点霉F-3的感病率和病情指数随着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呈波峰分布,高温和低温都不利于叶点霉F-3的发病,适宜温度范围为20-28℃,最适温度为24℃。
(4)湿度对叶点霉F-3菌株侵染鸭跖草有着较大的影响,当相对湿度为50%时,鸭跖草的感病率最高,为75%,同时也有最高的病情指数55.36%,随着保湿时间的延长,鸭跖草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当保湿时间为24h时,感病率最高,为48.68,病情指数也达最大,其发病率与保湿时间的相关性方程为:Y=2.9262x+8.596(R=0.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