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产业结构变动及其对碳排放的效应分析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tualboxsc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发展低碳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被广泛认为是我国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的碳排放所占比重最高,尤其是工业中的重工业碳排放更为突出。甘肃省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省份之一,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目前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量快速增大,对于生态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研究产业结构变动对于碳排放的影响,对甘肃省实现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以甘肃省1995-2014年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产业结构变动情况以及各部门的能源消耗情况,科学构建甘肃省产业碳排放量测算体系,并进一步通过因素分解方法探究产业结构变动对于碳排放的影响,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建议。本文结论主要有:  (1)甘肃省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属于“二、三、一”的工业化结构,第一产业所占生产总值比重整体处于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波动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波动上升,尤其是2010年之后,甘肃省第二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总体遵循“三二一”的良性发展方向。  (2)甘肃省能源消费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消费结构仍是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煤炭、原油所占能源消费比重高达80%以上,这表明甘肃省对于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压力大。  (3)甘肃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整体上处于增长的趋势,只有2009年的碳排放量在下降,但无法影响总体上的增长趋势。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其所占碳排放总量比重一直在80%以上,属于生存型排放,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碳排放量的增长仍将继续;另一方面,碳排放量虽然不断增加,却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行业,便于技术改进,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碳排放强度即单位 GDP的碳排放量却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表明甘肃省能源效率逐步提高,使得经济发展的高能耗、高排放的情况逐步改善。  (5)1995-2014年间,经济发展是促进产业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因素是抑制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碳排放量的增长,能源结构对于碳排放量的增长贡献较小。工业比重的变化能够直接影响碳排放量的变化,工业比重上升将导致产业结构效应为正,促进碳排放量增长;工业比重下降将使得产业结构效应为负,抑制碳排放量的增长。
其他文献
难生化降解废水通常是指废水中含有许多难以被微生物分解彻底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机械加工、印染、生活垃圾等行业,因其种类多、排放量大、COD含量高,成分复杂,含有大量难生
期刊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的感情投入,而教师的情感投入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我的情感投入技巧主要有:  一、因人施教,爱护学生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认为: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父母一样的爱,那么,他要比一个读过许多书、但不热爱教育事业、又不热爱儿童的教师好。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我不敢说自己
期刊
鹭鸟是鹭科(Axdeidae)鸟类的总称,在我国分布极广,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类群之一。鹭鸟多营巢于树、竹上,主要以幼鱼、虾、水生昆虫等水生生物和两栖类为食。当其归巢
随着人们对全球变暖、气候变化认识的深入,减少温室气体CO2排放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作为CO2集中排放源,燃煤电站是进行大规模CO2减排的主要对象。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
渭河是黄河流域的最大支流,为陕西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渭河流域水质质量的严重恶化,对渭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是《渭河关中段水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