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食品消费的社会学研究——以西安市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为例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aito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学教育的逐渐普及和大学生整体消费能力的增强,大学生食品消费亦呈现出多元化和差异性的特征。因此,将大学生食品消费作为研究的介入点,进而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差异,以及大学生消费差异与社会不平等、社会流动性的联系进行梳理与分析,无疑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范围限定为西安市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以及相应的分析和总结,作者发现西安大学生群体内部无论是在食品消费的数额还是结构比例上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而且产生差距的主要因素是家庭收入和家庭社会地位阶层的差异。 由于大学生并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而完全需要家庭供给,所以它们之间的消费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状况即先赋性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虽然先赋性差距无论在何时何地都难以完全消除,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学却在减弱先赋性条件在竞争中的重要程度从而增进社会平等性和流动性等方面肩负着重要的功能,因而大学生之间的差距过大尤其是消费差距过大会相对于在其他社会成员之间产生出更大的负面效应。 以大学生食品消费问题为视角的实证研究可以从一个方面有效地测量出先赋性条件对大学生影响的重要程度。因此,大学校方以及社会各有关方面可以以此为基础在消费引导、食品后勤保障以及勤工助学等方面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为大学生的饮食需求提供有效保障,并减少大学生之间由先赋性条件产生的消费差距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鼓励大学生之间基于自致性条件的竞争。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养老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福利社会办”改革的深入,在社区福利服务领域,民间组织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民间组织作为社会治理意义上的社会管理体制的组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住房状况是衡量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住房保障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学毕业生在城市定居人数逐年增多,城市有限的土
本研究考察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中后期,上海近郊的农村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涌现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从村落到集中居住区,农民经历的不仅仅是住所的改变,而是
学位
时下的中国正处于市场转型的嬗变时期,许多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外来工的职业病就是显现出来的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以“外来工职业病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为题,基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