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疱疹病毒γ亚科中唯一能感染人类的淋巴滤泡病毒(lymphocryptovirus),它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近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与EBV感染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但缺乏系统的研究报道。中国南方地区(广州地区)属鼻咽癌的高发区,鼻咽癌的发生与EBV的感染密切相关。但本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与EBV的关系如何?不同免疫表型、不同部位非霍奇金淋巴瘤与EBV的相关性是否有差异?本研究采用不同方法分别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上检测肿瘤组织中EBV的表达,以期解决上述问题,为广州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相关资料。 方法 (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所有标本T和B细胞的表面标记,结合HE染色形态,判断NHL的免疫表型;(2)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BV-LMP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免疫表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EBV-LMP1表达的差异;(3)利用我室自行设计的特异性探针,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NHL中EBER1的表达;(4)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肿瘤细胞中的EBV-BamHIW和EBV-BNLF1基因片断。 结果 (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0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细胞淋巴瘤(B-NHL)156例(75.7%),T细胞淋巴瘤(T-NHL)仅50例(24.3%),两者之比约为3:1。结内淋巴瘤占52.4%;(2)20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EBV-LMP1的阳性率为20.0%,其中B-NHL中EBV-LMP1阳性率为15.4%,T-NHL为34%。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4);结外T-NHL与结内T-NHL以及结内外B-NHL中EBV-LMP1阳性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小于0.05)。(3)EBER1原位杂交结果,B-NHL中阳性率32.7%,T-NHL中阳性率60%,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外T-NHL中EBER1阳性率也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值均小于0.05)。(4)PCR检测EBV一Banllllw,阳性94例(45.6%),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阳性率(21.3%)的差异有显著性(P=0.028):(5)PCR检测EBV-- BamHIW基因片段和原位杂交检测EBERI阳性率均高于EBV一BNLPI和山Pl,前两者的差异无显著性(P=0 .085),且吻合度较高;后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 .003),但吻合度亦较高。 小结(1)、非霍奇金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发生部位以淋巴结为主,占总数一半以上。(2)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PCR方法检测不同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结果表明,本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有相关性,其中淋巴结外T细胞淋巴瘤中EB病毒的感染率较高,高于结内T细胞淋巴瘤,也高于结内外B细胞淋巴瘤。提示EBV感染可能与结外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3)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与EBV感染关系的方法较多,不同实验方法的敏感性不同,PCR方法检测BamHIW基因片段和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I阳性率接近,敏感性均较高,高于免疫组化检测LMPI和PCR法检测BNLFI,且两者的阳性标本一致性较高。后两者的一致性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