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二级学院作为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单位,是学校各项职能的直接承担者和组织者,是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重要场域,是学校建设、学科建设的主阵地,更是各级各类高校、不同学科实现全面发展的着力点。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新的历史时期,学院因其在高校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倍受高校内外利益相关群体的关注。因此,探索与建设新时期满足社会发展诉求、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高校二级学院治理结构意义重大。美国常春藤联盟大学(Ivy League University)因其卓越的学术成就与人才培养质量而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因此,探索与分析常春藤联盟大学二级学院治理结构的实施现状与特征,将会对中国高校建设及完善二级学院治理结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基于此,本文从文献研究、结构研究、特征研究、启示研究四个部分对常春藤联盟大学二级学院治理结构进行分析。文献研究部分,即第一章绪论,包括研究缘起、文献综述、概念辨析、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等内容。本论文采取文献法、案例法与比较法,以“二级学院治理”、“常春藤联盟大学”、“常春藤联盟大学二级学院治理”、“常春藤联盟大学二级学院治理结构”等为关键词对中外文献进行梳理;明确了所谓学院治理结构的内涵,即基于学院利益相关者对学院治理工作的积极参与,学校章程及学院发展战略规划对学院各组织机构权力边界划分的制度安排;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与目的,是通过对常春藤联盟大学专业二级学院治理结构的研究,总结其典型的治理经验,并为新时期中国高校建设及完善二级学院治理结构提供建议与启示。结构研究部分,由第二章“常春藤联盟大学二级学院治理结构模式之‘主导型’学院治理结构模式和第三章“常春藤联盟大学二级学院治理结构模式之‘合作型’学院治理结构模式”构成本部分。具体介绍了不同学院治理结构模式类型的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分工。具言之,“主导型”学院治理结构模式是以学院人事事务、财务事务、技术性事务、业务性事务等事务为核心内容,以各办公室组织机构的扁平化设置为组织结构形式的学院治理结构。在该模式中,学院组织机构及其职能分工具有独立性及互补性特征。“合作型”学院治理结构模式是以学院各利益相关群体权益为核心内容,以办公室组织机构和委员会组织机构的并行设置为组织结构形式的学院治理结构。该模式具有不同利益相关主体合作治理的特征。特征研究部分,即第四章“常春藤联盟大学二级学院治理结构模式特征分析”。本部分分析了常春藤联盟大学不同的学院治理结构模式特征的共性及其差异性。其共性特征可归纳为:基于学院内外利益相关者诉求,秉持“共同治理”理念;基于自主权的,建构完善的学院治理结构;基于优势资源转化、文化与制度相结合,建设学院治理生态环境;基于国际视野的,制定开放、包容、公正、严谨的制度体系。其差异性特征可归纳为:基于事务管理的“主导型”学院治理结构模式与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型”学院治理结构模式建构逻辑具有差异性;基于服务理念的“主导型”学院治理结构模式与基于民主理念的“合作型”学院治理结构模式治理理念具有差异性。启示部分,即第五章“常春藤联盟大学二级学院治理结构模式对中国大学建构二级学院治理结构的启示”。本部分首先归纳了中国高校二级学院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即权力分配失衡、领导体制责权模糊、办学自主权缺失、制度根基薄弱等。鉴于此,本研究提出常春藤联盟大学二级学院治理结构的经验为中国高校建设及完善二级学院治理结构提供了思路与启示,即秉持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协作治理”理念;建构组织完善、权力均衡的二级学院治理结构体系;创建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坚持创新与特色并生的二级学院内在环境;制定满足自我发展诉求、尊重自我发展规律的二级学院发展战略规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