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主体价值的实现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n1990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主体价值是指教师主体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身心自由、全面地发展,且其主体性不断得以提升,并相应满足社会和自身需要的外在的社会价值和内在的自身价值的统一。具体来说,教师主体价值是通过那些蕴藏在教师个体和群体身上,对学生的主体性成长不可缺少,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如知识价值、能力价值、方法价值和人格价值等表现出来的。正确认识教师主体价值的内涵,有利于教师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和正确追求。教师主体价值的实现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和自身需要的过程。教师主体价值的实现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精神以及教学潜能的发挥。笔者认为,教师主体价值的实现应当从教师的生命成长和精神发展出发。一只有当教师是为主体的生命提升、价值实现、人格完善而不断追求生命成长时,教师主体价值的动力源才能具备,教师职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价值才成为可能。 本文通过对教师主体、教师主体性及教师主体价值的基本内涵和特征表现的分析,提出教师主体价值的充分实现不仅是教师职业生涯的终身发展性的要求,而且是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并在探讨制约教师主体价值实现的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师主体价值实现的条件和策略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第一部分:文章从分析教师主体价值的相关概念如教师主体、教师主体性入手,对教师主体价值的概念和基本内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概括了教师主体价值具有的社会性、创造性、广泛性、潜隐性、生成性和层级性等特点。 第二部分:论文通过对教师主体价值实现的必要性分析,认为研究和探索教育中教师主体价值的实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向,反映了人类对教育的现代特性和对人的本质属性认识的升华。同时对教师主体价值的追求不仅是对教育交往理念的积极回应,而且是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其他文献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值得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大学一年级新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法,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面临着各方面的过渡和
中国气象局规定,1小时内降雨量在16mm以上、12小时内降雨量在30mm以上、24小时内降雨量在50mm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目前,暴雨预警的渠道多种多样,滚动屏幕、报纸、杂志、文件
学位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间老人中心内的273名六十岁或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当中有77人为男性,196名女性,参加锻炼的人数共有228人.结果表明本澳男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因故到城市学习、工作,但仍是农村户口的15-20岁青少年群体,被称作流动青少年。他们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重要特殊人群,由于迁出老家、流入城市,生活于城与乡、城与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