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最大,为了解决农业灌溉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灌区标准化工程建设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使得改造后的灌渠输配水渠道大多为标准化渠道,为研发新型精准量水设施提供了便利。随着水利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对农业用水效率的逐渐提高,明渠流量的自动化实时准确测量势在必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水利信息化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面积流速法的多分辨率明渠自动测流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最大,为了解决农业灌溉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灌区标准化工程建设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使得改造后的灌渠输配水渠道大多为标准化渠道,为研发新型精准量水设施提供了便利。随着水利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对农业用水效率的逐渐提高,明渠流量的自动化实时准确测量势在必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水利信息化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面积流速法的多分辨率明渠自动测流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步进电机、毕托管、机械运动机构、电路硬件系统和上位机控制系统等部分。
为提高测流的精度及自动化水平,同时降低系统的整体成本,该测流系统应用单片机控制技术实现明渠流量的自动测量。具体的测流过程是通过毕托管和压差传感器实现流速信息的采集,上位机的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将得到的流量数据通过上位机的人机交互界面显示出来。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面积流速法的多分辨率明渠自动测流系统整体方案的设计。
(2)设计并制作了测流系统的机械结构,特别是固定有毕托管的二维运动结构等。
(3)设计并制作了自动测流装置硬件电路系统。共有7个单元,分别是主控单元、步进电机驱动单元、中断触发单元、GPRS通讯单元、超声波测距单元、IIC通讯单元以及供电单元。
(4)用C语言编写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程序,用Qt语言编写上位机软件程序,对整个系统进行了调试。
(5)在水流试验大厅矩形渠道上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该系统测流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阿尔都塞的“断裂论”思想以1845年为界,将马克思的思想分为意识形态阶段和科学阶段两个部分。阿尔都塞区分马克思思想的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之间的关系。因而阿尔都塞对于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的认知是否准确,是评判断裂论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通过探寻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关系问题可实现对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的进一步思考。 【关 键 词】阿尔都塞 马克思 费尔巴哈 断裂论 一、“断裂论”
地下水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所处环境的好与坏不仅影响着自然生态的平衡,还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农业种植、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其他方面。尤其在北方干燥地区,此特征尤为突出。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人口快速增加,生产生活造成的废水、废气、废渣日益增多,致使污染物大量渗入地下水中,导致地下水环境不断恶化。因此,开展地下水环境保护的研究就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晋城市坐落于中国山西省东南部,近几年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开发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建设规模不断加大,城市居住人口大幅增加。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活动扰动、破坏了城市水土资源,导致出现了严重的城市水土流失问题。大幅增加的城市人口对住房需求不断增多,导致城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房地产建设项目急剧增加,大量的房地产建设项目在城市市区及其周边开工建设,房地产建设逐渐成为主要的城市开发建设活动。房地产建设
冻融土壤水热系统作为自然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源,环境,能源和农业工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季节性冻融土壤水热耦合迁移过程十分复杂,为了揭示季节性冻融期不同冬灌水量对土壤水热耦合迁移的影响,本次研究设置了两种耕作处理(免耕及深耕)、六种不同灌水量(0、10、20、30、50和70mm)进行田间试验。基于田间原位试验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冬灌水量对土壤冻融过程及土壤水热耦合迁移过程的影响。基
现如今在交通设施大量建设发展的时代,陆、空这两种交通方式的开发已经逐渐饱和,人们开始关注隧道工程和地下空间的研究开发。在传统的桥梁、沉管隧道等跨越方式受环境条件及工程技术等因素限制的条件下,悬浮隧道这一概念的出现为跨越水道提供了新的方案,并以成本较低、节约环保等特性在未来的交通运输发展中极具竞争力。在悬浮隧道的设计中,存在很多至关重要的需要考虑的部分,包括地址选取、材料选用、刚度设计以及断面设计等
山西省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区小流域星罗棋布。其汛期洪水形式多为“陡涨陡落”,具有很强的突发性与危害性,而且此类地区往往缺乏水文观测资料,洪水预报较为困难。因此对半干旱半湿润无资料山区小流域进行水文预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双超产流计算模型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良好适用性已由前人研究验证。地貌瞬时单位线(GIUH)是一种适用于无资料地区的汇流计算方法,以往其研究应用集中
【内容摘要】蒯因在其著名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一文中,针对逻辑经验论之分析陈述和还原论进行了严峻的批判,本文将继续针对其主要观点进行分析,然而,整体论与还原论并不存在着熟优熟劣之分。而是,日常生活的经验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适合用整体论去了解,而数学逻辑之经验法则乃是一个相对静态的系统,因此,若企图将两者混为一谈,则很容易出现格格不入的情况。因此,我们只需保持各系统的独立性即可。 【关 键 词】分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水位在流域五河和长江的共同影响下,呈现高度动态的季节变化。鄱阳湖湿地是全国重要湿地,对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起着巨大的作用。但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鄱阳湖出现频繁的干旱事件,连续的低枯水位威胁着当地植被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因此,研究鄱阳湖湿地水分传输过程、阐明优势种的水分利用方式对区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以鄱阳湖典型湿地芦苇群落
【内容摘要】实践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范畴。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基石。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它决定着人的产生,锻造着人的属性,形成并改变着人类社会。实践范畴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建构起了人与世界的“双向”关系,实现了哲学思维上的“实践论转向”,完成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关 键 词】马克思 实践 人 社会 实践范畴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中最为核心的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
冻融是我国北方高海拔地区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冻融循环过程中存在的温差变化、水分相态变化、低温下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等现象,会使土壤经历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过程,这一系列的过程会改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从而对土壤结构造成影响,最终影响土壤可蚀性。本文以五台山林线附近三种典型植被(亚高山草甸CD、华北落叶松林HL和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YH)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野外原位培养法,通过对培养期土壤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