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绒螯蟹类是方蟹总科(Gwapsoidea)中具有生殖洄游习性的一个特殊类群。本研究共分三章,以中国大陆绒螯蟹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线粒体Cyt 6基因全序列差异,初步探讨中国大陆绒螯蟹种群遗传变异。
1、介绍了绒螯蟹类的地理分布及中国大陆绒螯蟹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2、测定了中国大陆7个水系(鸭绿江、辽河、长江、瓯江、闽江、九龙江和南流江)的73个绒螯蟹样品的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1135bp),共发现68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9个单元型。用MEGA 2.0(=Kumar et αl,2001)软件计算结果,发现南北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远大于种群内部水系间或水系内部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以日本绒螯蟹指名亚种为外群,用PAUP4.O软件构建MP、ML和NJ系统树,3种树均得到相似的拓扑结构,即分成2大支,一支主要由闽江、九龙江和南流江水系单元型组成,一支全部由鸭绿江、辽河、长江和瓯江水系单元型组成。并用ARLEQUIN 2.0软件绘制最小跨度网络图,结果与系统树分析一致。基于DnaSP软件与分子变异分析软件AMOVA计算得到的各种群的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元型多样性。并对北方水系中的合浦亚种单元型的形成提出3种可能性解释。
3、主要采用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对南流江水系50只绒螯蟹样品进行DNA分型研究,以探讨南方水系中是否存在中华亚种单元型。结果在50只绒螯蟹中检测出2个具有中华亚种单元型的样品。经对该2个样品Cytb基因全序列的测定,并与已测得的绒螯蟹Cytb基因的29个单元型进行序列比对,发现其中一个属于ES2单元型(为长江、辽河和瓯江3水系共享单元型),另一个属于ES15单元型(为瓯江特有单元型)。认为这可能是近期由于携带这些中华亚种单元型的绒螯蟹通过人类活动,如引种或其它方式从北方水系扩散南方水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