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探讨中国大陆绒螯蟹种群遗传变异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ei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绒螯蟹类是方蟹总科(Gwapsoidea)中具有生殖洄游习性的一个特殊类群。本研究共分三章,以中国大陆绒螯蟹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线粒体Cyt 6基因全序列差异,初步探讨中国大陆绒螯蟹种群遗传变异。 1、介绍了绒螯蟹类的地理分布及中国大陆绒螯蟹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2、测定了中国大陆7个水系(鸭绿江、辽河、长江、瓯江、闽江、九龙江和南流江)的73个绒螯蟹样品的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1135bp),共发现68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9个单元型。用MEGA 2.0(=Kumar et αl,2001)软件计算结果,发现南北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远大于种群内部水系间或水系内部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以日本绒螯蟹指名亚种为外群,用PAUP4.O软件构建MP、ML和NJ系统树,3种树均得到相似的拓扑结构,即分成2大支,一支主要由闽江、九龙江和南流江水系单元型组成,一支全部由鸭绿江、辽河、长江和瓯江水系单元型组成。并用ARLEQUIN 2.0软件绘制最小跨度网络图,结果与系统树分析一致。基于DnaSP软件与分子变异分析软件AMOVA计算得到的各种群的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元型多样性。并对北方水系中的合浦亚种单元型的形成提出3种可能性解释。 3、主要采用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对南流江水系50只绒螯蟹样品进行DNA分型研究,以探讨南方水系中是否存在中华亚种单元型。结果在50只绒螯蟹中检测出2个具有中华亚种单元型的样品。经对该2个样品Cytb基因全序列的测定,并与已测得的绒螯蟹Cytb基因的29个单元型进行序列比对,发现其中一个属于ES2单元型(为长江、辽河和瓯江3水系共享单元型),另一个属于ES15单元型(为瓯江特有单元型)。认为这可能是近期由于携带这些中华亚种单元型的绒螯蟹通过人类活动,如引种或其它方式从北方水系扩散南方水系的结果。
其他文献
脊波导具有较低的截止频率、较宽的单模带宽及较低特性阻抗等优点,近年来使脊波导元器件在雷达、通信系统及微波信息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波导传输特性问题的分析是微波理论
复杂网络是近年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由于其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任何一个复杂系统都可以抽象成由相互作用的个体构成的网络,因此可以说复杂网络
研究背景和目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曾称为HMG1,是30多年前发现的非组蛋白核蛋白,因其在凝胶电泳中泳动速度快而得名[1]。在细胞核内,HMGB1
本研究在2003年至2004年,以吉林省黑土玉米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土粒淋洗法和土壤平板法三种分离方法,对吉林省榆树、德惠、长春和公主岭四市的108份黑土玉米田土样进行土壤真菌分离,从中分离出131个菌株,并进行了鉴定,同时对部分地区的土样进行了区系及生态特性研究。 区系研究主要从土壤真菌的优势属,土壤真菌数量和属、种的季节动态,土壤真菌数量和属、种的垂直变化分布等方面做了分析
屋顶长生草(Sempervivum tectorum)系景天科长生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观赏植物,主要分布在欧洲。其肉质叶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提取液用于治疗咽喉溃疡,口腔疾病,支气管炎,以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前大型商场、图书馆、展览馆等一般有大量的盆栽花卉,对这些盆栽花卉的浇灌主要采用人工方式。由于人工方式依靠经验和个人主观来判断盆栽花卉是否缺水,然后进行浇灌,因此
随着通信技术以及微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网络应用也在不断更新。网络带宽的急剧增长和网络协议的不断更新,使得传统的网络设备方案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对于高性能和可编程方面的需
为了保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和遗传的稳定性,细胞内除了有各种分工明确的损伤修复途径外,它还进化出一种跨损伤修复的损伤耐受机制,涉及一种被广为深入研究的有错跨损伤合成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