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北京呈高速发展态势,经济和人口总量不断升高。随着世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城市副中心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回用工程设施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1)管网范围内不断增长的原生污水已超出现有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造成部分污水处理厂频繁出现越流现象;(2)新建改建居民区集污管网建设滞后,城乡结合部尚存在污水处理覆盖盲区,存在污水漏失和原生污水直排入河现象;(3)现有污水处理厂设计出水水质标准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需求;(4)再生水处理和回用能力建设滞后,形成的可供环境用水量难以满足河道生态需水量。本次研究主要把北京市城市中心区按清河、坝河、通惠河和凉水河四个流域进行划分,通过分析流域内人口,经济,四个流域内的现状污水处理厂和十三五期间升级改造或规划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处理工艺、污水处理能力等,并分析流域内重点河流水质状况等情况,得出四大流域污水处理厂总体负荷率为95.95%,但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造成部分污水处理厂总体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污水收集处理率仅为85.5%,造成大量原生污水入河,特别是五环外区域;现四大流域污水处理能力为291.4万m3/d,而污水核算产生量为340.7万m3/d,二者缺口达49.3万m3/d。预计2020年四大流域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497万m3/d,而届时污水产生量测算将达到464万m3/d,各流域处理能力均能满足,但余量不多。研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四个流域将来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