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当代文化。中国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人民的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长期以来,外部世界对中国文化存在着诸多偏见和误读,中国文化更多的是神秘的“他者形象”。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愈加受关注,一些西方学者甚至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当今世界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治本之策。鉴于此,中国文化应走出国门,进行跨文化传播,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自身价值。影视媒介,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文化传播的工具,具有传播方式大众化和艺术形象生动化等特点,在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影视媒介将其所承载的文化内容直观、全面而又深刻地传播给受众,影响着其对该文化的认知。《功夫熊猫》是一部由美国导演马克·奥斯本和约翰·斯蒂文森联合执导的反映中国文化题材的好莱坞动画大片。该影片实现了中国文化元素和美国价值观的自然融合,其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次跨文化传播实践。影片中美轮美奂的中国山水、建筑背景,精彩纷呈的中国文化符号和高深莫测的中国道家哲学,不仅征服了中国观众,而且成功地被世界观众解读。本论文在分析《功夫熊猫》所展现的中国元素、文化和哲学以及中西文化融合的基础上,结合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库尔特·卢因的“把关人”理论和G·格伯纳的“涵化分析”理论等跨文化传播学理论,对《功夫熊猫》制作过程中所运用的跨文化传播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功夫熊猫》的成功再次印证了鲁迅先生的名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鉴于此,中国影视行业应保持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在准确、全面而又深刻地领悟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挖掘东西方都能理解的,既有共性又有“异域感”的文化资源,找到本土化和国际化两者之间“契合点”,此外,还应注重培养中国影视作品的合格“把关人”和世界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