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判教就是面对佛教内部不同思想、学派、以及大量经典的出现,而将其从内容、形式、形成时间、所说义理深浅等方面所作的一个价值评价与会通。一般认为,它是中国佛教的最大特征之一。作为中国佛教重要组成部分的藏传佛教判教理论,它直接继承了印度佛教的相关判教论说,并在此基础上作了创新性的组合构建,由此形成了具有藏传佛教地方特色的判教理论体系,是藏传佛教教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藏传佛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论文围绕着藏传佛教判教的内涵范畴为主要论述对象,对藏传佛教判教进行阐释。论文认为藏传佛教的判教主要包括对印度佛教中宗义判教、经典判教、密宗判教及根器判教四种判教形式的继承和重构,印度佛教中这方面的相关论述是藏传佛教判教思想的渊源。以此为依据,本文从判教主体(即判教者的角度)出发,将藏传佛教中的判教分为个体判教和教派判教两种类型,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判教个案进行阐释论说,在注重藏传佛教判教内部思想逻辑及其发展前提下,对藏传佛教中两种类型的判教面貌进行论述阐释,并对这两种判教类型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为明确藏传佛教判教的地方化特征,本文在中国佛教的视野下,以思想史的范畴,对汉藏佛教判教以纲要式的形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基于以上理解,论文分为六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绪论,主要对选题意义和目前的研究状况以及文章思路、写作框架进行论述;第二章藏传佛教判教思想的渊源,该章主要对藏传佛教判教有直接影响的印度佛教经论中的判教表述进行阐释论说;第三章藏传佛教的个体判教,这一章对藏传佛教中的个体判教类型展开阐述,选取译师智军(现存资料中藏传佛教中第一个表达判教思想的译师)、译师吉祥积(现存资料中藏传佛教中第一个对密宗思想进行判教的译师)、赞普赤松德赞(现存资料中第一个通过行政干预来指导佛教思想的赞普)和论师法成(现存资料中第一个对汉藏两地判教理论进行融合的译师)四人的判教思想为论述对象,来展现这一类型判教的面貌,并对这一类型判教的特征作以分析;第四章藏传佛教的教派判教,这一章对藏传佛教中的教派判教类型展开论述,选取藏传佛教宁玛派(以密宗为主导的判教)、觉囊派(显密并重的判教)和格鲁派(以显宗为主导的判教)的判教思想展开论述,来展现藏传佛教的教派判教面貌,并对这一类型的判教特征作以分析;第五章余论,该章将藏传佛教判教置于中国佛教的背景下进行审视,以思想史的范畴对汉藏佛教判教从背景、内容和影响三方面进行纲要式的比较,最后结语对整篇论文作一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