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介思想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介(公元1005-1045)是北宋初期重要的思想家,宋初著名的“三先生”之一,以其道德文章被后世称为“徂徕先生”。本论文在认真考述石介生平、事迹、著作及思想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运用原典细读的方法,对其思想体系进行了研究。 石介的思想体系是由两大部分构成的,一是作为基础和支撑的思想,是石介关于自然、社会和生命的基本认识,亦即石介思想的基本范畴。“道”(包括“道统”的观念,即孔子之道,儒家之道,先王之道,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气”(尤其是纯刚至正之气,这种“气”“或钟于人,或钟于物”,是构成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和人的生命的特质)、“制”(即“古制”,先王之制是石介建构的社会理想模式,“复古制”是石介对于社会发展道路的基本认识和理想)是石介一切思想形成的基础和源头,其政治思想、文学思想、教育思想、历史思想等的形成无不来自于其“道”、“气”、“制”的思想基础,“道”、“气”、“制”可称为石介的思想之源;二是在基础思想之上所生发出来的政治、文学、教育、历史思想。作为一个以承继儒家道统而自居的传统知识分子,石介在秉持“先王圣人之道”,承“纯刚至正之气”,复“先王圣人之制”的思想基础上,对北宋初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的现状有着广泛而宏阔的思考,进而形成了自己具有浓重历史使命感的政治、文学、教育、历史等的思想,建立起了“古典主义”的思想体系。这些思想立足社会现实,着眼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构建起了石介心目中的“圣人之治”的社会理想图景,展现了石介刚毅直烈、忧思不已的儒家入世品格。石介这些关于政治、教育、文学、历史等的思想,可称为其思想之流,源于其关于“道、气、制”的思想基础。 石介思想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文化和个体成因。内敛、局促的北宋时代特点是石介思想形成的历史成因;涵蕴深厚儒学文化传统的齐鲁大地地域文化是石介思想形成的文化成因;硕儒教导和同道朋友交游是石介思想形成的学养成因;石介自身所固有的个性特质是其思想形成的内在成因。 石介思想对于当下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谢承所著之《后汉书》,是继《东观汉记》之后第一部以“后汉书”命名的东汉史书。此书取材广博,为以后诸家后汉史书的撰述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虽然各家对该书亡佚的时间有不同看
濮城油田经过近三十年的开发 ,大部分进入注水开采阶段。主力构造油气藏开发得较完全 ,但由于油气自身运移机理和局部的微小起伏 ,可以在局部形成小的剩余油分布 ,其作为三次
孤东采油厂自 1 986年全面投入开发以来 ,由于长期高速开发 ,出现了储采矛盾突出 ,停产停注井增多 ,平面压力不均衡 ,油水分布复杂等问题 ,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该油田目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构想后,威海市委、市政府及工会等部门,结合实践,提出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设想,并成功进行
中原腹地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早期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区域,将其考古学文化的整体区系类型构建起来,不仅为该地区新石器文化时期至龙山时代的聚落演变及社会复杂化进程研究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