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是与被动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突出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的独立性、能动性与自觉性,强调个体对学习的自我定向、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薄弱,且缺乏良好的数学自主学习意志品质和积极的数学自主学习情感体验;而教师对于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意识不强,且缺乏完备的培养模式。基于此,笔者意从教师培养角度出发,对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状展开调查研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通过提高教师的培养能力进而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本论文在元认知理论、庞维国的自主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扬州市三所小学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观察交流等方式探讨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状。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部分教师对自主学习实质的理解停留在浅层感知;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不强,部分教师归因浅显;教师制定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空泛且不全面;教师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内容不全面,且存在认知偏差;教师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较为零散,缺少完备的培养模式;教师对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效果评价不及时且评价方式单一。经进一步观察、交流、探讨,对现存问题作出如下归因:教师未经过系统关于自主学习的培训,对学生的培养多出于教学经验;受传统观念制约,课堂教学未能真正建构学生主体;客观条件限制且对教师素质提出高要求,教师难以积极作出教学模式变革;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缺乏良好的数学自主学习意志品质;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缺乏积极的数学自主学习情感体验。最后,结合笔者自身的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且参考部分高年级数学教师的培养意见后,对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策略:转换师生角色,课堂教学回归学生主体;重视自主学习价值,提高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责任感;加强自我反思,对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进行正确归因;理解把握自主学习的基本内涵,辨析自主学习与自学的概念实质;结合学科特征,实现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的全面化、具体化;促进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内容的全面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自主学习意志品质和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结合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培养模式;及时评价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采用多种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