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师隐性知识的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兰尼关于隐性知识的研究,引起了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并将其引入到教育活动领域中来。教师的隐性知识,实际上是教师的个人知识。教师的隐形知识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甚至比显性知识更重要。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意识到自身的隐性知识可能对教学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能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很好地达成一致和内在的统一,那么,由于这两种知识的脱离、矛盾,将直接导致教师的教育行为无法摆脱经验性与非理性,从而使得教育教学徘徊在陈规陋习之中,进而影响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男性和女性在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师隐性知识领域体现着不同范畴的侧重。在中国,男女英语教师的数量比例极为不均衡,多数学校的女性英语老师的数量远远超过男性英语老师,英语老师的性别差异更应该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然而在对教师隐性知识的研究领域中,基于性别差异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高中男女英语教师在教师隐性知识方面所体现的差异,希望为教师知识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向高中男女英语教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进而有助于提高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本文的研究以贝姆的性别图式理论和贝姆的双性理论模型为分析依据,以高中英语教师隐性知识的性别差异为研究视角,通过研究高中男女英语教师在教育信念、自我知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以及批判反思性知识方面的差异体现,以期为英语教师隐性知识的改善和提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通过对高中英语教师的隐性知识做调查研究,分析对比男女教师所掌握以及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的隐性知识的差异,并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高中男女英语教师隐性知识的现状;(2)高中男女英语教师隐性知识的差异有哪些;(3)引起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哪些。本文的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的方法,以5所高中学校的25名男性英语老师和25名女性英语老师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部分老师进行个人访谈,并对调查结果和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在教师教育信念、自我知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以及批判反思性知识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男女英语教师在隐性知识方面存在某些差异:男性老师在教师信念、自我知识和情景知识方面表现得比女性教师更为出色;女性教师在人际知识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根据此研究结果,作者结合学者们对教师隐性知识的研究分别对男女教师在改善教师隐性知识结构和内容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并进而从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得到了几点启示,以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正>2014年,证券市场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
会议
纳米酶是一类既有纳米材料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又具有催化功能的模拟酶,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化工、医学、食品、农业和环境等领域。为了进一步提高纳米酶的催化活性和重复利用
函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本文简单地讨论了一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逐渐在各大行业中广泛运用,尽管带来了新的交易模式和发展机会,也使众多传统行业面临着较大的冲击。金融行业是影响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借贷、手机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向商业银行的业务不断发起挑战。因此,对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造成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是目前商业银行财务工作中最重要
船舶岸电既是降低船舶污染的有效措施,也是各地减少港口污染排放的主要途径,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推崇。文章从专利分析的角度出发,对涉及船舶岸电的专利申请进行了分析,通过
邵毓麟的外交生涯在他40岁时登上顶峰,这一年,他出任中华民国驻韩特命全权大使。然而,他之前在驻日本横滨总领事任上的一段短暂经历,却鲜为人知。临危受命,承托外交使命1937
本文从张子信神秘的天文发现入手,概括了张子信天文发现的5个要点,并指出张子信的水星"应见不见"术是张子信天文发现中最为精致的部分;释读了古代有关天文文献中关于水星"应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与CT影像联合诊断应用于下肢静脉血栓病例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临床诊治的48例下肢静脉患者,对其CT影像以及彩色多普勒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属于国家重大疾病研究范围,是多基因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一种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血压的昼夜节律特征己逐渐成为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采日益加剧。人们逐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和物质利益以及工农业的发展导致生态问题愈发严重。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