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城市化不断的提高。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建设者由于急功近利的建设城市,忽视了城中村的畸形发展,与城市的景观、卫生、公共设施很不协调。首先,本文首先文献综述法梳理了城中村的出现的原因以及根本问题,创造性的把城市建成区与城市外围区的城中村改造当作一个整体;中国式的“城市蔓延”造就了城中村的形成,精明增长的提出终结了城中村的发展。其次,笔者通过西安市的城中村实地的调研的方法,并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总结了城中村环境的主要特征:1.空间的单一性。2.公共设施的缺乏。3.城市绿化的缺乏。4.空间格局的混乱。城中村的改造存在着严重的必然性。再次,把城中村的改造——农民变市民、农村变社区、集体土地变国有、集体经济变股份制经济中,从中国传统的文化、生物学、当代设计师中引入了“共生”的思想,提出了城市建成区城中村的改造与城市外围城中村保护相结合的理念。总结了共生模式的设计特征——时间性、循环性、多样性,以及共生的思想特征——本地性、生态性、经济性。最后,再加以实际的案例加以分析说明共生模式的“城中村”环境设计的具体措施。总结了城市建成区的集约性改造原则:1.土地的再利用。2.高密度的建筑利用3.空间的多样性。4.功能空间的混合。城市外围区城中村的保护性改造原则:1.保护城市外围区城中村的自然生态空间。2.继承城市外围区城中村社会交往空间。3.发扬城市外围区城中村的建筑文化特色。4.在前面三条的前提下运用塑形(点)——造势(线)——赋韵(面)的设计手法创造城中村共生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