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业拖延是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它不仅会导致较低的学业成就,而且常常引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给大学生的学业和身心都带来不利的影响。由于学业拖延存在的广泛性和后果的破坏性,因此有关于学业拖延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研究在梳理有关学业拖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对于未来时间感知的个体差异性层面,寻找出对学业拖延有较大影响的三个变量:学业延迟满足、时间贴现和未来时间洞察力,利用《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学业延迟满足量表》、《学业拖延PASS问卷》和自编的情境问卷对变量进行测量,构建以未来时间洞察力为中介变量的理论模型,揭示时间贴现、学业延迟满足影响学业拖延的心理机制并综合探讨各因素对学业拖延的影响。总的来说,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学业拖延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专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到各维度,撰写论文在大四和大一这两个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复习备考维度、课程作业维度和学业管理维度存在专业差异,在其他人口学变量上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未来时间洞察力及其各维度均在.01的水平上与学业拖延负相关,未来洞察力的提高可以显著的降低学业拖延行为。(3)时间贴现对于学业拖延有显著的正影响,即时间贴现率越高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的拖延行为。未来时间洞察力是时间贴现与学业拖延之间的中介变量,起部分中介作用。(4)学业延迟满足对于学业拖延有显著的负影响,即学业延迟满足能力强的个体会表现出较少的拖延行为。未来时间洞察力是学业延迟满足与学业拖延之间的中介变量,且起着完全中介作用。(5)未来时间洞察力作为中介变量会减少时间贴现对于学业拖延的消极影响,改善个体的学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