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能和80%的植物构成共生体系。植物为AM真菌提供光合产物,AM真菌利用菌丝网络协助宿主植物汲取水分养分,两者互利共生,形成遍布干旱、盐碱等各种生境的共生体。AM真菌和它庞大的菌丝网络对于维持盐碱土区脆弱的生态平衡具有积极影响。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是蔷薇科委陵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园林地被花卉,也是退化松嫩盐碱草地恢复初期的主要先锋物种之一。鹅绒委陵菜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且可与AM真菌共生,但其根围AM真菌的多样性却鲜有报导,本研究拟对松嫩盐碱草地鹅绒委陵菜根围AM真菌的多样性以及侵染特性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探究AM真菌对鹅绒委陵菜耐盐生理的影响,旨在开发利用松嫩盐碱草地的AM真菌资源,获得更多具有较强耐盐碱特性的AM真菌菌种,为推广鹅绒委陵菜-AM真菌共生体在盐碱地修复中的应用,以及在盐碱化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在对松嫩盐碱草地鹅绒委陵菜根系与AM真菌的共生结构及其侵染状况进行观察的基础上,以形态学特征分类法对鹅绒委陵菜根围的AM真菌种类进行了鉴别。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究AM真菌对鹅绒委陵菜耐盐碱生理的影响,我们又以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接种盆栽鹅绒委陵菜,培养90 d后,分别以不同浓度的NaCl和NaHCO3对其进行为期10 d的胁迫处理,之后对其根系侵染指标和叶片生理指标进行测定。试验结果如下:1.对松嫩盐碱草地10个样地的鹅绒委陵菜根围AM真菌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鹅绒委陵菜根系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在鹅绒委陵菜根系中观察到A(疆南星)型丛枝、泡囊、根内菌丝等结构。10个碱性盐渍土样地中,有70%的样地鹅绒委陵菜的侵染率达到了 1 00%。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在pH值为最高8.39时达到最大,在pH值为最低7.60时,根系侵染率也处于最低值,在pH值为7.70时,泡囊丰度达到最大值21.94%,相比于pH值较低的样地,pH值较高的样地AM真菌侵染强度更高。2.以形态学鉴定的方法共鉴定出8属38种AM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重要值分别为67.45%和55.98%,为优势属;原囊霉属(Archaeospora)为最常见属;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为常见属;近明囊霉属(Claroideoglomus)、根生囊霉属(Rhizophagus)和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为稀有属。黑球囊霉(G.melanosporum)的重要值为60.38%,为松嫩盐碱草地鹅绒委陵菜根围优势AM真菌种类。3.在对鹅绒委陵菜盆栽90d,不同浓度NaCl和NaHCO3处理10d后对其根系进行侵染特性的检验,发现AM真菌已与鹅绒委陵菜共生,形成丛枝结构、泡囊结构和根内菌丝,对侵染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NaCl和NaHCO3浓度的升高,根系侵染率、丛枝丰度、泡囊丰度、侵染强度各指标均随之降低,且均在300mM时达到最低值,除泡囊丰度外其余各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NaHCO3胁迫下的侵染指标下降幅度更大。鹅绒委陵菜在与AM真菌共生后产生较强的菌根依赖性,在NaCl和NaHCO3胁迫下,随着其浓度的升高,菌根依赖性也随之升高,NaCl胁迫下在浓度为300mM时达到最高,菌根依赖等级为Ⅱ级,其他浓度下均为Ⅰ级;NaHCO3胁迫下在浓度为225mM时达到最高,菌根依赖等级为Ⅱ级,在浓度为300mM时也为Ⅱ级,其余NaHCO3浓度下为Ⅰ级。4.本试验从抗氧化酶系统、水分状况、渗透调节物质、膜系统、叶绿素含量等方面测定了接种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对鹅绒委陵菜生理状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NaCl和NaHCO3胁迫下,接种幼套球囊霉提高了鹅绒委陵菜SOD、POD和CAT三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加了叶片的组织含水量,降低了水分饱和亏,促进了鹅绒委陵菜对水分的利用:接种幼套球囊霉还增加了鹅绒委陵菜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了丙二醛的含量,接种了幼套球囊霉的鹅绒委陵菜体内叶绿素含量高于未接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