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收集了来自中国、韩国和欧洲的71个大蒜品种,于2007年10月份种植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实验农场试验田。通过对所选大蒜形态学性状的数值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蒜头重、播种至出苗所需天数及抽薹时间是影响其分类的重要指标。根据这些性状可将试验品种分为四类,欧洲品种和韩国品种与中国品种有较密切联系。研究结果将为大蒜品种的亲缘关系鉴定提供依据,也为进一步的品种演进研究和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以陕西“蔡家坡”大蒜为材料,分别用其鳞茎盘、茎尖、营养体为外植体,在含有不同6-BA和2,4-D浓度配比的MS或B5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形成的试验,筛选诱导大蒜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培养基,然后将诱导的愈伤组织继代在含6-BA、2,4-D及NAA不同浓度组合的MS或B5培养基上,筛选愈伤增殖最快的培养基。再用继代后的愈伤组织建立胚性悬浮细胞系,探索大蒜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的最佳条件;最后将愈伤及悬浮细胞置于含不同6-BA、2,4-D及NAA浓度配比的MS培养基上,记录愈伤的分化率和愈伤分化的芽数及根数,筛选大蒜植株再生的最佳激素组合。试验结果表明:2,4-D在大蒜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中起关键作用,0.1mgl-16-BA+1.0或2.0 mgl-12,4-D培养基诱导大蒜茎盘愈伤效果最佳;1.0mgl-12,4-D适宜于愈伤增殖及保持。在MS+0.1mgl-16-BA+1.0 mgl-1NAA培养基上,淡黄色致密颗粒愈伤的芽分化能力最强,每块愈伤平均分化8.4个芽;同时气生根的分化能力也较强,每块愈伤平均生根6.4条,其悬浮细胞再生效果更佳。将生根苗移栽于大田中,15d后成活率达到80%。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一套大蒜离体快繁的体系。本试验还对大蒜原生质体培养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用大蒜愈伤、幼叶及胚性悬浮细胞为材料,进行预备试验筛选最佳原生质体的来源材料。将胚性悬浮细胞放入0.4mol 1-1、0.5 mol 1-1、0.6 mol 1-1及0.7 mol 1-1甘露醇溶液中进行质壁分离试验,确定渗透压稳定剂的种类及最佳浓度;用不同酶液提取悬浮细胞的原生质体,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确定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酶液组合及酶解时间;采用固液结合培养法在1/2 MS及B5培养基上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大蒜胚性悬浮细胞是原生质体分离的适宜材料,0.5 mol 1-1甘露醇是最合适的渗透压稳定浓度,最佳大蒜悬浮细胞原生质体提取的酶液组合为2%纤维素酶(R-10)+0.2%果胶酶(Y-23),酶解6h。目前为止培养的原生质体还没有形成愈伤组织,有关培养进程仍在观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