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系统网络端会话管理子层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man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移动通信正朝着分组化、低延时、服务差异化方向发展,为此3GPP组织提出了长期演进和系统架构演进两大研究计划。在演进的分组系统中,EPS会话管理子层将真正让用户体验到什么是“IP永远在线”,以及为用户提供各种差异化的服务。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在参与TD-LTE无线综合测试仪表开发项目的基础上,对EPS会话管理子层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设计,再到实现验证做了较为系统地研究。   论文首先介绍了TD-LTE的发展现状,TD-LTE系统优势以及协议栈整体结构,在此基础上简单阐述了协议架构中各部分实体的功能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其次,深入分析了TD-LTE系统网络端ESM子层的协议,包括EPS系统中端到端的QoS机制、多实例的地址处理原则以及ESM子层中两种类型的流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ESM模块多实例的框架、模块间接口原语以及ESM子层不同类型的状态融合方案,其中详细设计了PDN连接流程、EPS承载上下文修改流程。本论文设计的ESM流程不仅保证了不同用户多种QoS要求的业务数据传输的正确性,而且缩短了信令建立时延,优化了系统性能。   为了验证ESM子层设计的正确性,采用Telelogic AB Tau公司的SDL和TTCNSuite4.0作为开发工具,并用C语言进行代码编程,构造典型测试例,进行一致性测试。但是鉴于协议一致性测试是模拟外界环境,为进一步验证本论文设计的正确性,基于Nucleus PLUS操作系统,在实际环境下进行验证。实现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完全符合3GPP协议规范。   最后是对论文的总结,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其他文献
认知无线电是由软件无线电技术发展而来,是一种智能的无线通信技术,它能够迅速的从主用户(第一用户)捕捉到频谱空洞并加以利用,极大的提高了频谱利用率。认知无线电的核心思
在存储测试系统的某些应用场合中,测试的数据为军事或者商业机密,这给传统存储测试系统直接记录明文数据带来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将测试数据加密后存储。自2002年美国国家标准技术
近年来,网络接入设备成本降低、接入技术多样化,使利用多网络接口实现数据的并行多路传输成为可能,特别是应急通信、视频会议、多方游戏等高带宽需求的业务,促进了并行多路传输的
面孔表情是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它蕴含着诸多情绪信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技术,
连续相位调制(CPM)是一类包络恒定、相位连续变化的高性能的非线性数字调制体制。由于包络恒定,CPM对信号幅度变化不敏感,所以尤其适合于采用高效非线性放大器的通信系统;同时它
现代雷达经常需要发射宽带甚至超宽带信号,而奈奎斯特(Nyquist)采样定理的限制使得大带宽信号的采样很难实现。基于信号稀疏性的压缩采样(CompressiveSampling,简称CS)理论能够
全球各地目前使用很多种相似的文种。近年来,数字文件处理在办公和图书馆自动化、银行和邮政业务、出版社和通信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中日益普及。对于能够搜索多语言信息的书面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导航定位需求的快速增加,室内定位已成为全球定位系统在室内环境的重要补充,也是目标全程跟踪定位的瓶颈。由于室内传输环境的复杂性和干扰源的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