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王筠《说文句读》的成就与不足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比了王筠《说文句读》中句读与今天标点符号的对应关系,初步揭示了王筠句读《说文》的依据和鲜明特色。在文字学方面,从实用的角度,展示了《句读》对金石铭刻等古文字资料和“俗字”、“异字”、“古今字”、“累增字”、“分别文”、“省形存声字”等传统的或自创的文字学术语以及“兼书”说的运用。音韵学方面,辩驳了王筠不重视古音的说法,指出了王筠对古音的隐性运用,附带说明王筠对古音认识的循序渐进过程。训诂学方面,探讨了“独字成义”说,动态考察了王筠对“方言”、“俗语”、“恒言”、“动静字”等术语的实际运用。最后,文章探讨了《句读》的影响,重新诠释了“许氏之功臣,段氏之劲敌”的涵义,指出《句读》在术语的定义界限、王筠贯彻自创术语的归类标准和说解许书等几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句读》研究的前景。
其他文献
王小波死于华年,其创作长时间不被学界认可和重视,然而,他特立独行的写作和浓烈的知识分子责任感已经不容忽视。从王小波小说的一种艺术形式——非叙事性话语出发,可以呈现王小波
学术界历来重视对沈从文的研究。新时期以来,对汪曾祺的研究也日益得到加强。但对有着亲密师徒关系并且可比性极强的沈从文和汪曾祺其人其文的研究却未得到研究者应有的关注和
文本所探讨的是沈从文文本美的本源。本文不仅仅从文学艺术这个单向度去寻找他的艺术之源,还从他的出生地和他的血缘发掘音乐和沈从文创作的深厚渊源。沈从文家乡特有的好歌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