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险认知是人们对某个特定风险的特征和严重性所作出的主观判断,是测量公众心理恐慌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同步转型时期,社会经济改革的重心正从城市转向农村,在较长一个时期内中国农村将在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生活面貌等方面发生巨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本研究以中原地区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化的深度访谈搜集生活和工作情景中农村居民对于风险的认知,然后依据访谈和相关文献编制农村居民风险认知调查问卷,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农村居民风险认知结构的维度构成。然后,探讨风险认知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并系统考察风险认知在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应对方式在风险认知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调节作用。最终得到以下结论:(1)在深度访谈和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编制了农村居民风险认知调查问卷,因素分析表明,农村居民的风险认知结构由三个因子构成,分别是:风险的可能性、风险的可控性、风险的忧虑性。三个因子共解释了风险认知方差总变异的53.572%。该问卷的信度效度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内容结构良好,可靠性较高,具有一定的适用性。(2)农村居民风险认知在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工作状况、收入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其他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差异不显著。(3)风险认知在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4)应对方式在风险认知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弱风险认知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消极的应对方式增强风险认知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