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中的晚清呼和浩特——以《蒙古及蒙古人》(第二卷)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0206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和浩特是一座历史厚重的城市,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故事,许多人和呼和浩特结下了不解之缘,或口耳相传,或文字描述,记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发展进程,俄国著名蒙古学学者阿·马·波兹德涅耶夫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位。晚清光绪年间,波兹德涅耶夫受俄国外交部派遣,对蒙古地区进行了历时十五个月,行程二万二千俄里的“考察”。事后,他将此次考察搜集到的资料整理为七卷,名为《蒙古及蒙古人》,其中第二卷记述了他在内蒙古旅行考察的活动。在该卷中,波兹德涅耶夫对所经地区的政治、经济、人民生活状况及沿途的各寺院、庙宇及喇嘛情况作了详细记述,尤其在第三章中,他详细记录了关于归化城起源的历史记载,当时归化城的各个喇嘛召庙,归化城的地理位置、市容,茶叶与布匹贸易,主要的几家商号,牲畜贸易,马衣制造业,皮毛和木材贸易,归化城的运输工具,归化城市场的衰落及其原因,参观归化城城堡、各个衙门、粮仓、孔庙、旗学堂、土默特军队校场、军火库、养老院以及食品市场,归化城的近郊与昭君坟等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是当时呼和浩特召庙、经济、市政建设以及历史古迹等的真实见证,也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外国人同类著作中最为详细的历史记载,为了解晚清时代的呼和浩特历史及社会状况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其他文献
清末民初是中国传统史学向现代转型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史学摆脱传统经学的束缚,开始迈出了独立发展的第一步。与此同时,“科学”取代“经学”而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科学
本文拟将印尼威权政治的发展与民主化过程的启动结合起来,通过苏哈托威权政治确立、发展,探析其政治转型的原因、条件及其影响。 本研究拟采用历史考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
呼伦贝尔地方自治同中国共产党对呼伦贝尔地区的开辟工作,是交织在一起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本文以呼伦贝尔自治为中心线索,对1945年至1956年间,呼伦贝尔自治政府成立到与内
在本文第一章中,笔者回顾了汉代画像石墓、南阳地区汉画像石墓及冯墓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并就汉画像石这一学科门类未来的发展前景,在研究方法上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第二章分
本文以乾嘉考史三大家考证《三国志》的成果为研究对象,系统深入的探讨他们在研究《三国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求一斑窥豹,由点及面,了解三大家不同的治史风格。  本文共
先秦儒家知己意识有其产生的深刻原因。随着宗法制和分封制的解体,周天子的地位日薄西山,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崩乐坏引起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贵族之“士”地位衰败,同时,学
钱大昕是清乾隆嘉庆时期的大学者,作为乾嘉考据学的代表人物,一生著述丰富。钱大昕文献考证的重点在经史文献上,其考证方法博大精深,本文力图依据其丰富的考证文献资料,从哲学的、
关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医事纠纷问题,迄今为止学界研究甚少,极个别文章虽大致分析了这一时期医事纠纷的基本形态,但并不足以展示医事纠纷所反映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对在近代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