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全球及我国接连不断发生恶性食品安全事故,禽流感、疯牛病、O-157事件,阜阳奶粉案、石蜡火锅底料、“苏丹红”事件等,说明了当前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2005年“两会”代表提案居首位的是食品安全立法问题,说明了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负有直接监管责任的政府职能部门多达8家,分别是食品药品监督、农业、质检、工商、商务、卫生防疫、公安、海关等部门。尽管有多个部门参与管理和监督执法,但仍然出现了监管不力、监管真空的现象,食品安全事故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究其原因,是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健全,特别是信息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导致信息不能互通、共享,信息透明度、消费者知情权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本文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出发,用信息管理及信息生命周期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系统理论,针对当前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解决信息管理机制不健全、网络建设滞后、信息利用水平低、诚信缺失等问题,探索建立科学、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机制,并以具体产品为例说明信息管理机制的实际运行情况。论文研究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首先是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第二,阐述了信息管理及信息生命周期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第三,对食品安全信息管理背景进行概述,对食品、食品安全的概念下定义,阐述食品从农产品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过程,对国内外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信息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第四,针对信息在食品供应链从农产品生产、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储存、销售到消费者的特点,结合信息采集、加工、储存、使用、发布、反馈等过程的管理要求,按照权责明晰、流程科学的要求设计食品安全信息管理机制,并从管理性、经济性(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技术性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具体的技术实施方案。第五,以乳制品为例,说明食品安全信息管理机制运行的实际情况,论证该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对运行中情况进行小结。第六,总结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管理机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步骤,对加快政务信息网络建设、促进食品安全信息管理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