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对比剂剂量是否会造成大鼠Walker256乳腺癌模型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MR-DCE)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及半定量参数的改变,以及确定评估化疗疗效较为适当的参数。材料和方法:建立稳定的大鼠Walker256乳腺癌模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只,使用Bruker Pharmascan7T(小动物磁共振扫描仪)对模型大鼠进行MR平扫,并在注入对比剂前后均进行DCE扫描(注药前重复2次,注药后重复39次;对比剂剂量第一组为0.2mmol/Kg,第二组为0.3mmol/Kg,第三组为0.5mmol/Kg),观察肿瘤在MR平扫序列上表现,描绘各组平均TIC,观察曲线类型及计算半定量参数(早期增强参数:包括首过强化率(Efirst)和首过强化速率(Vfirst);峰值参数:包括强化峰值(SImax)、达峰值时间(Tpeak)、最大强化率(Emax)、最大强化速率(Vmax);流出参数:包括最大排泄率(Ewash)、最大排泄速率(Vwash)、信号增强比(SER)及流出斜率(Slopewash)。根据数据是否符合方差齐性,利用方差分析(单因素ANOVA)和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强化前信号值(SIpre)和各半定量参数是否在三个剂量组间存在差异。结果:(1)肿瘤在T1WI上表现为等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或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强化后肿瘤呈明显强化效应。12只大鼠肿瘤实质部位的DCE-MRI TIC类型均为Ⅲ型,TIC类型不因注入对比剂剂量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均表现为流出型曲线。(2) SIpre在三个剂量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F=0.720,P=0.513)。(3)不同对比剂剂量组在Efirst和Vfirst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952, P=0.001; F=69.483, P=0.000)。Efirst及Vfirst三组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剂量0.2mmol/Kg与0.3mmol/Kg相比,Efirst (P=0.010), Vfirst(P=0.000);剂量0.2mmol/Kg与0.5mmol/Kg相比,Efirst (P=0.000), Vfirst(P=0.000);注入剂量0.3mmol/Kg与0.5mmol/Kg相比,Efirst (P=0.031), Vfirst (P=0.002)。(4)不同对比剂剂量组在SImax和Emax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4.838, P=0.000; F=12.510, P=0.003)。SImax三组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5; P=0.000; P=0.000)。Emax三组两两比较,在剂量0.2mmol/Kg与0.5mmol/Kg相比及0.3mmol/Kg与0.5mmol/Kg相比时存在差异(P=0.001;P=0.005),剂量0.2mmol/Kg与0.3mmol/Kg相比,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34)。不同对比剂剂量在Tpeak和Vmax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0.065, P=0.937; F=1.505, P=0.273)。(5)不同对比剂剂量在Ewash和SER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248,P=0.031; F=9.733, P=0.006)。 Ewash两两比较,剂量0.2mmol/Kg与0.5mmol/Kg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其他均无统计学差异。SER两两比较,剂量0.2mmol/Kg与0.5mmol/Kg相比和0.3mmol/Kg与0.5mmol/Kg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41),其他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对比剂剂量在Vwash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3,P=0.319)。三组剂量的平均信号值与峰值过后扫描次数之间均具有高度负线性相关(r=-0.972,P=0.000; r=-0.971, P=0.000; r=-0.989, P=0.000)。对比剂剂量的不同在三组回归方斜率(Slopewash)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1.654, P=0.244)。结论:时间信号曲线的类型及Tpeak、Vmax、Vwash及Slopewash均不易受剂量的影响,对监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意义更为巨大,可使不同医疗中心的动态增强扫描数据具有一定的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