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汪曾祺九十年代小说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52810_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十年代汪曾祺“回归”文坛,其清新和谐的小说给充斥着“反思”、“伤痕”的当代文坛打了一支“兴奋剂”,给予读者别样的阅读体验。也正因此,人们对于汪曾祺的印象难免有些定型,一提到汪曾祺的新时期小说,不外乎恬淡、温馨,汪曾祺像一只“欢唱的云雀”,给人们带来美和希望。这一方面足以可见汪曾祺八十年代小说影响之深远,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他九十年代的小说处于研究的盲区。九十年代的小说自然有同于八十年代小说的地方,但更有一些变化。而只有将两个年代的小说连缀起来才能还原一个完整的汪曾祺。因此,本文以汪曾祺九十年代小说为研究对象,八十年代小说为参照,从内容和艺术风格两个方面探讨九十年代小说的变化,并阐明汪曾祺九十年代产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最后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论述汪曾祺这种变化的价值与意义。本文由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语六个部分构成。论文首先论述汪曾祺九十年代小说内容的变化。从性——从“无邪”到“不伦”、政治——从“美好的虚幻”到“惨烈的真实”、风土人情——从“淳朴性”到“恶魔性”三个鲜明的主题内容的变化感受汪曾祺内心心境的转变。其次研究汪曾祺九十年代小说艺术风格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一、个体说话人发声与文本主流人物发声——从“吻合”到“龃龉”;二、儿童视角——从“人的成长”到“人的终结”;三、结尾的艺术——从“淡化悲伤”到“强化悲剧”。对于喜欢求新求异的汪曾祺来说,转变是必然的只是时间的问题。文坛边缘人的自得其乐和在时间的淘洗中老年心态的“返璞归真”是汪曾祺进行“变法”的原因。汪曾祺九十年代小说创作变化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在于:诗意与荒诞——对世界的全面认知。不同于八十年代的清浅诗意,九十年代的汪曾祺小说创作以揭示世界荒诞本质为主线。从诗意到荒诞,是汪曾祺对自己创作的扩展和充实,汪曾祺形成了自己对世界的全面认知。另一方面在于:压抑与觉醒——对悲剧精神的呼唤。汪曾祺不再规避与自欺,他揭开乌托邦的纱幕,展示了小说创作的主体性和真实性。汪曾祺勇于揭露人性的痛苦,并开始勇于承担这种痛苦。这在悲剧精神缺乏的中国文坛显得别具一格,汪曾祺也在用自己的独有方式唤醒整个文坛。
其他文献
依据罗伯特·J·斯滕伯格“爱情三角理论”,借鉴佛教思维中多标准交叉的分类方法,二〇一〇至二〇一二年《人民文学》长篇小说情爱书写分为真爱的情爱书写、错爱的情爱书写、
阎连科在2011年出版的理论著作《发现小说》中,在从小说的因果逻辑和“真实”层面解析古今中外经典文本的基础上,提出并完整阐释了“神实主义”理论。“神实主义”既是阎连科
我国水电经过十多年的密集建设实现了高速发展,在西南地区出现了一批千万k W级特大流域巨型梯级水电站群,首次形成了装机容量超亿kW、电站数量超百座的区域和省级电网超大规
本文通过实验的方式,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检测通过操控+/-准备知识维度途径,增加任务复杂度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议论文写作产出的流利性、准确性、词汇复杂性
韩愈的诗歌和散文作品早在高丽朝时期就已在韩国流传,受到韩人的喜爱。韩国当时的很多文献中都提及韩愈,韩愈成为继杜甫和李白之后在古代韩国知名度最高的唐代诗人。本文将着
本论文以汉代骚体赋为研究对象,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对骚、辞、赋三者的复杂关系作梳理,重点在于厘清骚体赋与《楚辞章句》中汉人拟屈之作、未冠赋名但形为骚体的作品的关
目的探究独角膏加云南白药外敷治疗产后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产后急性乳腺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它浓缩并折射着社会的变迁。随着国门打开,新文学先驱者们将目光投注于凝结了几千年文化的传统家庭问题上,借批判传统封建伦理道德,实现“启蒙”的历史
夏孙桐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的学者和词人,一生活动与词社紧密相关,编纂《清史稿》时还发起了清史馆唱和,激荡了词坛风气。所作《悔龛词》取尚南宋,又融合北宋之长,嗣响楚骚,以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该理论探讨了在泄泻的病理过程中肺脏对于大肠腑的影响,阐述从肺论治泄泻的辨证思路,总结清源洁流治湿泄、逆流挽舟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