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生存条件,为生产活动提供了基础,而且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起点和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农业发展问题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农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加快农业发展更是具有重大的意义。
不可否认,农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农业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日益显现。无论是从农业的重要地位、农业的基本特征,还是从财政的职能来看,财政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举措,起到了增加种粮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粮食比较收益偏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展缓慢,使得粮食直接补贴改革被提上日程。
然而,设计粮食补贴政策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操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如何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调整我国的农业补贴支出,切实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如何在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护低效率的粮食产业,如何较快、较大地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本文的选题目的。本文在比较分析主要发达国家财政涉农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实施财政涉农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背景、理论依据、现实依据以及目标,分析了江苏省海陵区财政涉农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以增加农民收入、非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和非粮食主产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从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和县市财政的三个层面,结合海陵区的具体案例分析,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涉农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