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社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英文全称NIDDM)患者实施不同的自我管理干预模式,观察不同模式对NIDDM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以期为患者寻找一种个性化的、乐于接受的且效果明显的DM患者自我管理的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7月-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昆山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患者中,首次确诊为NIDDM患者60例,符合WHO 1999年诊断标准;(年龄≥18周岁;病程≤2年;无DM相关并发症;具有完全的认知和行为能力;)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共60例入组。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实施常规教育模式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实施个案管理优势模式(SMCM组),每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及干预后12个月对DM相关代谢指标进行监测,评估干预后的效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后分别采用密西根糖尿病管理评定量表(DCP)监测患者自我管理的水平;采用中文版的凯斯勒心理忧虑量表(Kessler ps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 K10)测量不同干预模式对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然后分析、总结。数据整理后,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DCP值测定优于干预前(P<0.05),其中SMCM组各条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常规组仅在饮食、运动和病情控制条块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结论SMCM组优于对常规能有效提高DM患者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干预后组内比较两种模式均能降低NIDDM患者忧虑程度;组间比较,SMCM组在缓解DM患者负性情绪方面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M相关代谢指标中,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比较患者干预后6个月、12个月的FPG和2hPBG均有明显下降,HbA1c在6月时下降不明显,12个月时差异明显(P<0.05);但BMI、甘油三脂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下降在干预后的12个月起效,而组间比较显示,在FPG、2hPBG、HbA1c、胆固醇及LDL的控制效果,SMCM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干预模式干预后均能一定程度地提高NIDDM患者自我管理的依从性,缓解患者忧虑情绪,优化DM相关代谢指标;但个案优势管理模式(SMCM)比较常规组更优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水平、缓解忧虑情绪和平稳DM相关代谢指标,说明以改变认知为主导、以优势导向取代传统缺失导向的个案优势管理模式(SMCM)能有效提高社区NIDDM患者自我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