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西藏地方边防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pan_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最终形成时期,其边防也由传统的封建王朝的边疆向近现代国家边防转变。清初,西藏边疆体系主要由和硕特蒙古和五世达赖喇嘛联合政权管理。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清朝开始在西藏驻兵,以后遂成定制,初步建立西藏的边圉的安全防卫体系。乾隆末年,抗击廓尔喀两次入侵后,鉴于西藏边防体系的薄弱,清朝注重西藏边防体系建设。通过善后章程,规定西藏的常规驻军、操练、交通与日常供给等,西藏近代边防体系初步建立起来。清道光二十年(1840)后,西藏的边防制度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英国侵略者的冲击下西藏边防安全受到威胁。尽管清廷在西藏推进改革,加强边防体系建设,但积弊较多,在当时的形势下很难取得效果。本文根据清代西藏边防的历史,拟分上、下篇展开研究:上篇对有清一代西藏地方边防历史进行梳理,划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康乾时期西藏边防的建立过程,包括梳理自元代以来西藏归属中央政府管理及边圉安全,特别是清朝建立后,对西藏边疆巩固及边防建设的不断加强。第二个阶段是英国自喜马拉雅山地区开展的侵略活动及对西藏边防造成的影响。主要分析英国及英印政府对喜马拉雅山地区诸国的控制,不断威胁西藏边防安全。并通过对英国两次入侵西藏及相关条约的研究,论述英国对西藏边界、边防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论述20世纪初,英、俄两国在西藏利益的争夺、经济侵略,在此严重形势下张荫棠、联豫在西藏推行边防制度的变革。下篇从西藏边防制度入手,首先分析清朝中央在西藏驻兵及演变过程:从清朝最初的军事力量介入,到之后的长期驻军。乾隆末年善后章程规定,西藏边防驻军主要清兵和藏兵组成。清末新政时期的驻军改革,体现了西藏驻军制度的与时俱进。第二,对于西藏边防有关的对内外交通与塘汛台站建设进行分析。第三,对驻藏官兵的战时、日常边防供应做了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对加强西藏边防所做的努力。最后,在结语中,通过有清一代西藏边防的历史,得出几点重要的启示:一是军事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边防的安全,从西藏边防的发展得到印证;二是西藏边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巨大财力的长期投入。三是近代以来英国对西藏的侵略,给西藏边防安全冲击的同时,也给今天边防安全提供经验与教训。
其他文献
<正>一、前言从目前国际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及其未来趋势来看,食品加工新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技术,高压处理食品技术,膜利用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最新食品干燥技术(微波、冻
会议
伴随城市建设飞速跨步,对于市政行业也越来越火热,因而市政道路路基质量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路面使用效果,本文就路基从各方面论述了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老龄化进程加快及社会、经济、饮食和环境的改变,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冠心病(CHD)危险因素普遍暴露,近年来呈现出低龄化快速增长趋势。虽然随
<正>条板基础是条形基础的一种结构形式,条板厚度一般为250~400mm,其宽度各异,五~六层砖混办公楼、住宅楼、基础宽度为1200~1800mm,其上部为大放脚或小放脚砖基础条件中配筋则是
会议
从“十一五”规划纲要正式开始实施一直到现在,基于中央以及各地的有力注重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逐渐朝发展的“快车道”进行了全面驶入。为使职业院校这组动车组在“快车道”
天然气水合物储量丰富,广泛分布于永久冻土带和深海沉积层中,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可能引起储层胶结弱化和强度衰减,进而引起储
景中村兼有景和村的双重属性,传统城中村型大拆大建的改造模式是不可取的。本文全面梳理回顾了武汉东湖风景区景中村的改造历程,并结合新时期东湖风景区发展格局对景中村改造
摘要:经济增加值(EVA)适应当今股东财富的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在计算时扣除股东投资的资本成本,并对现有会计准则作相应的会计调整,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与经济利润相吻合,能够清晰地反映企业价值的变化和股东财富的增减,很好地进行企业绩效评价本文分析了EVA的特点与局限性,并探讨了对该指标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 绩效评价 资本成本 财务管理    一、EVA的含义   经济